黃婷婷,李 婷
(西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成都610500)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為推動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需要社會大眾積極加入創新創業隊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深入民心,當代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中堅力量更應起到榜樣作用。創業主要分為機會型創業和生存型創業,作為思維開拓,敢想敢做的大學生,較多的是機會型創業,特點是高科技含量、高資金投入、高市場風險、高人力資源需求。而這一類企業多屬于現代服務業中的信息技術或文化創意類產業,正是增值稅的主要征收范圍。
為進一步解決貨物和勞務稅中的重復征稅問題,完善稅收制度,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對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等行業開展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收試點。2013年8月1日起,“營改增”的試點范圍擴展到全國。如今,“營改增”已從當初的“1+6”擴展到“3+7”,在全面推行“營改增”的時代下,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結構的轉型升級,其中創新創業類企業受其影響頗深。因此,探討在“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促進作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營改增”稅制改革之前,我國實行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的稅制。隨著經濟的發展,這種并行的稅收制度的缺點日漸暴露出來,重復征稅使得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甚至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經過一系列的“營改增”的試點,自2016年5月1日起,全國全面推行“營改增”試點,營業稅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轉型關鍵期,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取決于市場經濟的參與主體,而企業的稅負輕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目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營業稅和增值稅并行的稅制造成重復征稅等問題給企業帶來了較重的稅收壓力,使得企業的發展動力不足。
首先,營業稅交納企業的采購原材料的過程中產生的增值稅不能與銷項稅額進行抵扣,需要計入成本,但是產品銷售時又需全額征收營業稅,這就出現了重復征稅的問題,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其次,在改革之前,增值稅抵扣范圍十分狹小,大多數提供勞務服務的企業均交納營業稅。企業新增的不動產不屬于增值稅的抵扣范圍,這對企業成本造成不利影響。再次,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渠道和資格限制較大,許多企業在改革之前都不曾使用過增值稅,因此,無法通過該方式減輕納稅壓力。
小微型企業是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參加者,占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機會。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底,中國小微型企業名錄收錄的小微型企業已達7 328.1萬戶;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每戶小型企業能帶動7-8人就業,一戶個體工商戶帶動2.9人就業。由此可見,小微型企業的發展狀態極大地關系到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動力。
對于小微型企業,“營改增”前規定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的增值稅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月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納稅額營業稅納稅人免征營業稅。對小微型企業而言,這項規定間接增加了稅收,加重了小微型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利于其發展。另外,“營改增”之前,對部分現代服務行業的小微型企業來說,附加稅是按照營業稅(5%)的12%征收,其附加稅的征收額較高。
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東南沿海地區的用工成本迅速增加,原低成本、低工資以及低價格的制造服務業等優勢已逐漸消失,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我國當前經濟形勢。因此,只有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轉型,尤其是加快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形成以第三產業為主的經濟發展結構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在改制之前,中國大多數服務業被排除在增值稅納稅范圍以外,進行全額征收營業稅——按照5%營業稅(價內稅)的稅率納稅,且外購勞務承擔的營業稅不能進行抵扣,進而導致企業的成本過高而使其放棄專業化分工。這種現象嚴重限制了第三產業即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阻礙了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根據相關文件規定,對持有《就業創業證》或2015年1月27日前取得的《就業失業登記證》(注明“自主創業稅收政策”或附著《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證》)的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的,在三年內按每戶每年8 000元為限額依次減扣其當年實際應繳納的增值稅、教育附加稅、地方教育附加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個人所得稅,且限額標準最高可上浮20%。
“營改增”是指以前交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交納增值稅,增值稅只對產品或者服務的增值部分納稅。“營改增”的推行,目的在于解決營業稅重復征稅,不能抵扣,不能退稅的弊端,能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稅負。“營改增”把營業稅的“價內稅”變成了增值稅的“價外稅”,形成了增值稅進項和銷項的抵扣關系,這樣的抵扣機制將從深層次來影響產業結構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營改增”政策實施后,增值稅稅率實行5級制(17%、13%、11%、6%、0),小規模納稅人,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征收3%的增值稅。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營改增”確實對降低企業稅負具有正向積極的影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為“大眾創業”和小微型企業營造了較為寬松的創業環境。通過“營改增”實現減稅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議價能力和生存發展的能力,尤其是對資金不足,竭力降低創業成本的大學生來說,更是一劑良藥。
在校大學生上學期間可以通過獲取《就業創業證》或者《就業失業登記證》,享受長達三年增值稅優惠政策,減輕了納稅人的負擔。根據我國營業稅的征稅方式(應繳納營業稅額=營業收入總額×營業稅適用稅率)可知,在不存在扣除項目的大多數情況下,營業稅上一環節所繳納的稅額,在下一環節中仍然被計入了應納稅所得額的基數中,造成了重復征稅的現象。改革后,根據增值稅計算的方式[應繳納增值稅額=(增值稅銷項稅額-增值稅進項稅額)×增值稅率]可知,這種計算方法只針對相關環節的增值稅進行征稅,避免了重復征稅的問題。
大學生創業前期普遍為小微企業,充當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的進制角色,根據國家相關增值稅征收的規定,“營改增”后,小規模納稅人按照增值稅(3%)的12%的稅率進行征收,相較于之前營業稅5%的稅率來說,降低了2個百分點。稅收負擔的下降,能夠提高該類企業的議價能力和生存能力,激發大學生創業的發展動力,對我國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營改增”后,增值稅抵扣范圍擴展到購買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的行業,不再對服務征收營業稅,改變了原有的征稅方式,降低了征稅額度。同時服務出口享受與產品出口同樣的出口退稅待遇,鼓勵各企業購買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和服務出口,大大提高了信息技術等現代服務發展水平和應用水平,促進現代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據統計,2012年以來,隨著“營改增”地不斷推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45.50%提高到2015年的50.50%。第三產業占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投資比重由2012年的52.60%提高到2015年的56.60%。與此同時,2015年服務業對就業的貢獻率約高出第二產業的20%,“營改增”的全面推開有效促進了服務業及其他行業的發展。
在這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民眾創業熱潮高漲,社會對創新創業類企業包容度更高,社會資源也逐漸向其傾斜,使其得到更優化地配置。作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充滿生機與活力,機遇與挑戰并存。
“營改增”的稅制改革對創新創業類企業的綜合經營績效具有提升作用。其中對企業的償債能力以及營運能力的提升作用較為明顯,降稅減費對創新創業類企業的經營績效產生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創新創業類的企業可以調整其經營模式,將部分邊緣服務外包,只保留核心服務,促進自身核心服務的專業化和精細化的提高,加快公司自身發展的轉型升級。在全面推行“營改增”的時代背景下,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者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有挑戰才會發掘成功的途徑,因此,大學生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解讀相關政策,抓住發展機遇。
“營改增”的全面推行,減輕企業的稅負壓力是最基本的目標,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是最終目的。“營改增”的實施,將有效減輕大學生創業企業的稅收負擔、優化現代服務業創業環境、提升企業經營績效,從而進一步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優化創業環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營改增”的全面推行將會進一步掀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浪潮,彰顯我國蓬勃的創新創業活力,促進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