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第43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明確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陣地,積極傳播先進文化。而微信公眾號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新媒體技術,在當前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中已具有相當高的普及性。高職院校輔導員應當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的受眾優勢,利用其所構建的虛擬平臺,實時地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情感體驗和行為習慣,切實將微信公眾號發展為高職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載體。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思想政治教育;高職院校
一、背景與意義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以個人為中心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了時代的主流文化,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而以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時效性、共享性、平民性、兼容性”等特點,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許多的難題和挑戰。但是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在筆者看來,微信公眾號的普及和應用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進一步發展的絕佳機遇。
第一,微信公眾號的特性決定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微信公眾號具有傳播面廣、時效性強、信息量大的特性,這就奠定了微信公眾號能夠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基礎。一旦人們開始關注微信公眾號之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投入到理論研究,這必然會豐富了相關理論框架的建設,從而使研究愈發深入、成熟。
第二,微信公眾號的信息的獲取方式更加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在信息的獲取方式上,現階段已出現了歷史性的變革,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已然落伍。新的信息獲取方式使學生更加有代入感、參與感和價值認同感。
第三,微信公眾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師學互動的平臺。教育的功能是:授業和解惑,微信公眾號不僅能夠承擔專業、學識、情感、就業等相關領域上的“授業”功能,同時通過平臺的互動欄目,也可以為關注者進行必要的“解惑”。公眾號超脫時空的特性,使得輔導員不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困難而將學生問題擱置不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再次得到彰顯。
二、班級公眾號的角色定位
(一)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在微信公眾號誕生之前,班級的記憶僅僅停留在紙質記錄階段,資料儲存不易、提取困難、極易丟失。而微信公眾號的出現使這種集體記憶的存儲成為可能。它存儲周期長,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受眾廣、提取方便快捷,每一位關注公眾號的同學都可以隨時查閱其中的內容。班級公眾號擔當的就是這樣的一種角色,它承載集體記憶、傳承文化精華、展示文明風貌、塑造班級形象。
(二)班級文化的展示平臺。在自媒體時代,班級的文化建設理應通過某種媒介呈現出來,而微信公眾號這一新媒體自帶流通屬性,必然會成為班級文化絕佳的展示平臺。在班級公眾號“電商班粗事啦”的運營過程中,堅持以“共享”“互通”的理念為指導,通過班級活動推送、班級文化作品展覽、班級文化墻建設等形式,引導學生在班級文化活動的點滴中收獲集體榮譽感、班級歸屬感和價值觀認同感。
(三)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橋梁。通常情況下,大學作為一個集教育、管理、科研為一體的機構,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是甚少的。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家庭都會認為孩子一旦上了大學就是目標達成,就可以放之任之了,缺乏溝通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則是溝通主體之間缺少溝通的媒介,家長一般通過大學輔導員了解孩子的近況,而往往一個輔導員會帶數百名學生,這就難免會造成溝通的不暢,而微信公眾號在學校與家長之前架起了這座橋梁。
三、班級公眾號的建設與維護
(一)運營團隊的培養。(1)合理選人,明確分工。集結和動員各班班委在班級挖掘核心人才,可以吸收價值觀正、富有朝氣、有一定文字功底的學生進入運營團隊。(2)用心指導,嚴格審核。給團隊成員提供集中培訓,講授公眾號的使用教程、功能以及文本的撰寫技巧。(3)定期推送,獎勵到位。公眾號運營制度規定每周每個班至少推2-3篇文章,不限制內容呈現形式,可以是生活趣事,或者觀影體驗,亦或情感體驗。
(二)公眾號欄目的建設。欄目導航的設置一定要開篇明義、簡明扼要。作為參考“電商班粗事啦”公眾號一共設有3個欄目:班委風采、通知公告、班級文化,其中班級文化設有班級活動、特色活動、團課活動三個子目錄。在自定義回復中也要做好細致的引導、解釋、輔助、答疑、介紹等工作。
(三)模塊內容編排。(1)推文名稱要引人矚目。公眾號的編排應有一定的編輯能力,編排內容符合主題,開頭可以吸引人的標題,比如加一個吸引關注的框。(2)主要內容要編排得體。總之,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的展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配圖,可以配音樂,也可以配視頻,目的是讓受眾群體提升閱讀體驗,在無形中塑造出自己的風格。
四、成果與反思
目前,“電商班粗事啦”公眾號已運營一個多月,公眾號從無到有、從零開始,經過一步一步的摸索,主體功能模塊已基本搭建完成,同學們反響熱烈,并且都很期待在公眾號中嶄露頭。同時也在運營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很多的不足:(1)標題設置不夠規范。標題設置缺少統一的規劃和設計,受眾閱讀起來可能會有些混亂。(2)欄目設置過于單一,缺少特色。欄目的設置主要是參考了其他優秀公眾號的形式,缺少創新和特色。(3)受眾群體有些局限。目前公眾號的受眾主要定位在電商班級的同學及部分家長,受眾面較為狹窄。
參考文獻
[1] 徐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傳播研究[D].復旦大學,2013(04).
[2] 張衛家.高校班級微信公眾號建設機制探索與實踐[J].教育理論研究,2017(07).
作者簡介:薄國欣(1989.05- ),男,山東菏澤人,碩士,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