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右
摘 要:古往今來,碑帖拓片都是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碑帖拓片不僅是品位較高的藝術工藝品,更是一種文化內涵的傳承。先輩們為記述前朝重要事實和隆重慶典把書法家的手跡刻鑿在懸崖或者石碑上,人們將碑文拓制下來,再經裱裝成軸或冊頁,最終成為碑帖拓片。文章對碑帖拓片的裝裱格式、藝術特征、審美角度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碑帖拓片;裝裱格式;審美
從美學藝術的角度出發,碑帖拓片和裝裱格式都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諸多碑帖拓片都是古代書法大家的筆跡,并且在石刻中集中體現出來。裝裱是裝飾和保護書畫碑帖的一門特殊技藝,可以使碑帖拓片更具美感。一幅有收藏價值的國畫要顯得更加美觀,便于收藏和流傳,就需要借助裝裱的裝飾。裝裱美學是從審美的角度出發,結合書畫裝裱理論、藝術學和繪畫學的藝術研究,在碑帖拓片中展示出我國古代的文化魅力。
1 古書畫裝裱的美學意義
古書畫裝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形式。經過長期發展,這項技藝不僅保留了傳統的風格,更在當今的社會發展中實現了創新。任何傳統工藝的發展都是為了展示自身的價值,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因此,裝裱師需要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同時還要具有獨特的審美觀。匠人還要對繪畫有所涉獵,并且有著與時俱進的精神,這樣才能賦予古書畫更加深刻的文化內涵。美學藝術是人們審美實踐的產物,不僅推動著社會科學的發展,也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和文學藝術的繁榮。因此,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能培養人們的審美趣味,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2 碑帖拓片以及裝裱格式的相關內容
2.1 拓片
拓片是從石碑或某種器物上直接拓印得來的,也是原器物上圖文的真實反映,有著極高的資料價值和文物價值。甘肅敦煌遺書在1900年出土,其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拓片,包括三本重要的唐代拓本:《金剛經》《溫泉銘》《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這些資源是極為寶貴的文化,現分別收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和大英博物館。
傳統的拓片制作方法主要有撲拓、擦拓、鑲拓、蠟墨拓等。撲拓、擦拓、鑲拓屬濕拓范疇,蠟墨拓屬干拓范疇。濕拓法是指在制作拓片時利用撲子蘸墨或其他顏料在紙上直接撲打,但發力較為講究,需要發力均衡、順序著墨,使墨色由淺入深,最終呈現出墨黑色。擦拓是指用細氈卷蘸墨并迅速在紙上擦墨,是早期拓片通常會使用的方法。使用干拓法在傳拓時,杜絕使用含水材料,常用的有蠟拓。蠟拓的具體做法是先把顏料融入蠟中,然后把宣紙展平加以固定,最后用彩蠟輕擦,進而拓出圖文。通過拓片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古代文字的起源、演變和發展過程,以及歷代書法家不同的書法藝術風格和特點,可以反映出古代匠人們對作品的精雕細琢和對藝術的狂熱追求,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2.2 裝幀
拓片經過不同方法傳拓是以單張形式呈現的,其裝幀形式全部在加工裝裱后形成。拓片的裝裱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整張折疊,裝裱成卷軸、冊頁,裝訂成冊。折疊就是把大幅拓片按照一定的順序折疊并保存,要按照“先上下、后左右”的原則,并且折疊的面積也有講究,要盡量便于保存。此種方法操作簡單,是拓片常用的收藏方式。拓片也可裝裱成書籍形式,穿線成冊。
裝裱成的卷軸包括兩種形式:立軸、手卷。立軸形式常用于整幅拓片托裱。手卷形式常用于法帖,也有大型碑刻經過割裱裝裱成手卷的。
裝裱成冊頁的可分為以下兩種:經折裝冊頁、蝴蝶裝冊頁。經折裝多用于佛經、道藏和法帖的裝裱。其方法是將裁好的拓片按順序粘連在一起,再逐頁反復折疊,最后裝上用厚紙裱糊好的前后封皮,上下裁切后即成。法帖是我國書法藝術載體之一,《淳化閣帖》《太清樓帖》都是傳世佳作。法帖對刻字規格有很高的要求,不僅要在拓片的背面鋪設手工紙,更要按照預定的規格對拓片左右均勻折疊,并且在首尾裝上硬紙做書皮。冊頁多用羅紋紙鑲嵌,古雅而大方;冊面可用織棉或緙絲裱糊,也可用楠木或紅木制作。如會寧縣博物館館藏的一套民國約法會員本的《三希堂》法帖,拓制細膩,裝幀精美,且上下封皮為楠木硬皮裱裝,可見珍貴。蝴蝶裝的具體方法是不用線釘,而用楮樹汁、面粉、白芨末調和成糊,粘貼裱裝。裝裱時需要把拓片切割成小幅,經過托裱,有文字的一面朝里,每頁中縫對折粘貼成冊,并且對冊頁的折邊和背面涂少許漿糊,起到粘連的目的,再加以堅硬的封皮,翻動時如蝴蝶展翅,故叫蝴蝶裝。
2.3 拓片裝裱技法
拓片裝裱技法通常來說有鑲襯和托背兩種技法。鑲襯即在拓片的背后襯紙,需要利用宣紙條在拓片四周鑲一圈,然后在拓片背后利用厚度較大的宣紙覆蓋。這種操作較為簡單,不僅可以節約用材,還節約修復時間,在大幅或巨幅拓片處理上可以起到特別好的效果。托背也是一種常用的技法,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也可以讓拓片更加牢固平整。但是也存在以下缺點:由于粘上了一層宣紙,會使拓片變得堅硬,雖然外觀上更加平整,但拓片在折疊上十分不便,翻閱需要打開和折疊不斷重復,拓片的折縫交叉處容易出現破口。
3 裝裱藝術特征的表現
3.1 材料選擇的藝術表現
拓片裝裱和古書畫裝裱一樣,在選材上十分考究,通常首選宣紙,同時也會使用各種材質和樣式各異的材料作為裝裱的素材,如錦料、絹料、墨、顏料、動物膠、明礬。各種材料需要精挑細選,這樣才會使作品流傳更久。古書畫裝裱不僅需要注重選材質量,還要從選材的美學角度出發,進而形成我國傳統書畫裝裱藝術的獨特魅力。作為最重要的裝裱材料,宣紙享有“紙壽千年”的美譽。由于具有質地綿韌、光潔如玉和不蛀不腐的優勢,不論是在題字作畫、碑帖拓片中都能夠體現出墨韻清晰、層次分明的特點。同時宣紙中雜質較少,不容易因外部環境的變化發生變色。
3.2 制作工藝的藝術表現
對于碑帖拓片裝裱來說,工藝制作的方法也具有美學價值。裝裱的工藝流程較為繁瑣,不僅要采用正確的方法,同時對匠人的操作熟練程度也有極高的要求。具體說來,首先要掌握好漿糊制作和運用的技巧,這樣裝訂成冊后既能保證拓片的整齊,又堅固耐用。各個制作環節要爐火純青,包括托心。只有擁有高超的技藝,才會讓整個作品達到平、薄、軟、凈、齊的要求,確保整個裝裱無誤,避免出現破、暈、皺、瓦、殼、崩、裂等技術問題。因此,裝裱的工藝美濃縮于匠人們的精湛工藝中,需要經過多次技藝的打磨,并用心做好每一冊,才能做出賞心悅目的作品。
3.3 裝裱所烘托出的拓片之美
在我國文化歷史長河中,書畫作品向來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諸多價值不菲的書畫作品歷經滄桑流傳至今,裝裱讓這些作品得到了保護,不僅防止磨損和剮蹭,同時還防鼠、防腐、防蟲蛀,使書畫作品更好地流傳,體現出了裝裱的重要作用。對于書畫作品來說,裝裱用料、選材十分講究。例如,績料由手工真絲編織,軸頭選用玉石、瑪瑙、牛骨、象牙等。同樣我們要想把珍貴的碑帖拓片進一步保存好,就要像保存歷代名人書畫那樣,用更加寶貴的材料和高超獨特的裝裱技法進行裝裱,從而將它們完好地交給下一代。
3.4 拓片裝裱與傳統書畫裝裱的區別
拓片裝裱近似書畫裝裱,又有別于書畫裝裱。石刻上的文字和紋飾都以凸凹不平和黑白不同的變化呈現在拓本上,在托裱時千萬不能將其刷平展開。如果過于刷平展開就會使拓片的字和花紋變形,原物的本來面目就會失真,而書畫裝裱則是要求畫面托裱平整。當然,不管是書畫還是拓片,都要保存很長時間,這就需要做好防蟲、防霉工作。可以熏蒸消毒,或裝裱時在黏著劑里加草藥防蟲劑,或保持干燥潔凈的存放環境。
我國幅員遼闊,文物眾多,大量的歷代石刻、書法和繪畫藝術作品無不因為有了裝裱的保護得以傳承至今。發掘、保護、整理我國碑帖拓片已刻不容緩。不論是碑帖拓片制作,還是裝裱工藝,都需要我們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從美學角度去欣賞和領悟,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登科,陸宗潤.碑帖鑒別、裝裱、收藏皆學問[J].藝術市場,2017(5).
[2]張悅.對待殘損類拓片的修復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6).
[3]楊揚,李邱軍.淺談拓片《延香館帖》長卷的裝裱與修復[J].文物修復與研究,2016(1).
[4]吳小蘭.拓片的修復和存藏芻議[J].中國民族博覽,2017(5).
[5]屈夢夏.淺談中國書畫裝裱[J].理財(收藏版),2017(5).
[6]楊靚.古書裝裱的藝術特征研究[J].黑龍江史志,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