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寶娟
摘 要: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從而創新教學模式,落實問題教學法,依據課文內容提問,激發學生主動閱讀,一邊閱讀一邊總結段落大意,進而自主歸納出答案,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自主總結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段語文閱讀;創新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品讀課文內容,逐漸在閱讀中增強語感,并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便可扎實掌握課文中蘊含的知識點,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和閱讀理解能力。
1影響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因素
綜合分析影響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因素就在于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死板、單一,從而一味地講解文中的知識,忽視預留時間引導學生合作閱讀,難以發現學生斷句不準確的地方以及發音不標準的問題,致使學生難以通順閱讀課文,逐漸學生對閱讀失去自信心,必然會降低積極性,便會發現學生對于閱讀不感興趣不主動,無法增強語感,不利于提高閱讀能力。由此可知,教學中過于注重講解知識,始終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中總是被動接受知識,沒有機會鍛煉閱讀能力,進而不重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教學氛圍非常沉悶,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感和抵觸情緒,漸漸地感覺語文課程枯燥乏味,就會對閱讀不感興趣。歸根到底在于教學方法有待創新,以下文章對于這一教學現狀,提出了運用提問教學法、展出插圖以及組織學生合作閱讀課文,必然會提高全體學生的閱讀能力。
2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創新
2.1引入問題,調動學生主動閱讀
小學低段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意識到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并且,提出問題的話,會引發學生產生好奇心,因而,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便可結合課文內容提問,通過引入問題,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主動閱讀,一邊品讀一邊總結文中的抒發的思想感情和主旨,逐漸深入理解段落大意,更加扎實地掌握語文知識,學習效率和閱讀能力明顯提高。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時,就可以先提問,促使學生積極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思維更活躍,注意力更集中,進而不再被動接受知識,能夠獨立自主總結出答案,學習中更獨立更積極,對于學生出色的表現應給予鼓勵和表揚,激勵學生信心倍增,更加有自信心閱讀,便可及時發現學生不好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先粗略閱讀,而后,帶著問題品讀文中各段的含義,深層次理解課文蘊含的寓意以及抒發的情感,理解能力、認知能力以及閱讀能力有所提高,最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2.2播放文章的插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色彩鮮明的圖片比較感興趣。因此,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在網上下載與課文相關的圖片,通過播放文中的插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閱讀課文,進而以良好的狀態品讀課文內容,逐漸在閱讀中充分了解文中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繪美麗的風景。例如:在學習《荷葉圓圓》一課時,就可以借助投影儀呈現出直觀立體、生動形象的插圖,展現出一幅幅動態的畫面,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認真觀觀看圖片,而后,主動閱讀課文,邊閱讀邊思考文中描繪的景色,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以描寫荷葉為主,對課文內容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便可全面掌握語文知識,可見播放文章的插圖,不僅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還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2.3引導學生合作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當前,對于小學生不主動閱讀的狀態,便可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水平,將其分為多個小組,確保各組成員差距不大,做到合作劃分合作小組,從而引導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閱讀語文課文,促使學生在閱讀之前,積極劃分閱讀的段落,每位成員都能有機會閱讀,進而根據每組成員閱讀是否通順、流暢作為標準,針對各組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行評比。例如:在學習《春月的色彩》時,先劃分合作小組,之后,引導學生相互配合與合作,各自分別閱讀文中的段落,各組成員在閱讀中互相合作,在緊密配合下積極銜接閱讀課文,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還調動起全體學生的主動性,更加主動合作閱讀,有利于提高全體學生閱讀能力。充分體現出運用合作教學法,對于提升學生閱讀水平非常有利。
3總結
綜述以上內容得知,小學語文教師創新教學方法非常重要,在進行低段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立足于課文提出,激發學生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閱讀,便可提高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還可以展示出文中的插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以最佳的狀態閱讀課文,逐漸在閱讀中理解和掌握課文主旨思想,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確保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性,確保學生閱讀的高效性,實現學生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嚴紅飛.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之方法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223.
[2]缐秀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方法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3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