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如何變管理者為組織者、變主導者為引導者、變傳授者為合作者?
一、變管理者為組織者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作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觀念與做法:學生是不懂事的,生來就需要大人管,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在這樣的管理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標準件”。新課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那么,小學數學教師如何扮演組織者的角色呢?
1.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外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愉悅的情感體驗猶如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撒播在這樣的土壤中,才會更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果意識不到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巨大作用,采取死板、生硬、冷漠的方式,那么教學一定會失敗。所以,在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中,小學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松的課堂氛圍,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
2.組織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為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學習活動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比例尺的意義”一課時,首先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芳芳家正在裝修房子,他爸爸想讓木工師傅幫助做幾個長方形面的発子。如果你是木工師傅,準備把凳子做多大?為了讓芳芳的爸爸也能知道,請同學們畫出発子的平面圖來。接下來學生動手畫圖。有的將練習本打開成兩頁畫著;有的沿著練習本的對角線方向畫著;有的皺著眉頭思考。此時,學生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紙小凳子大。經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如果解決了怎樣將長方形的長即將一條線段在紙上畫出來的問題,整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為了便于探究,大家決定共同研究怎樣把一條長40厘米的線段畫在紙上的方法。經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有的學生畫的線段長5厘米,實際的長度是它的8倍;有的學生畫的線段長4厘米,是實際長度的有的學生畫的線段長也是4厘米,與實際長度的比是1:10。通過說明紙上長度與實際長度的關系,學生掌握了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比例尺的意義。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不但掌握了知識,還掌握了探究的方法。組織這樣的學習活動,正是小學數學教師作為組織者應當扮演的角色。
二、變主導者為引導者
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常常是“主演加導演”式的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從“主導者”變為“引導者”。那么,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引導什么,怎么引導,引導到什么程度呢?
1.引導的進機
孔子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憤悱”不僅從非認知的角度強調了教學的動機作用,而且從認知的角度突出了“疑問”在教學中的意義與價值,揭示了教學過程是認知與非認知的統一。“憤悱”和“啟發”揭示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在關鍵點,引導在疑惑時,引導在疑難處。
2.引導的方式
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仍以“面積的認識”一課為例,在教師介紹了這個大點的面積單位就叫平方米之后,關于平方分米與平方米之間、平方厘米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關系,仍然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樣的引導方式,把數學學習過程變成了生動、活潑、主動學習和富有個性的創造過程。
三、變傳授者為合作者
小學數學教師要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既要促進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又要注意師與生之間的合作。
1.生與生之間的合作
要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學生真正得到發展,就應當使生與生之間有合作、有交流、有碰撞,因為沒有合作、沒有交流、沒有碰撞,就沒有鮮活的生命感受。一位教師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觀察1997年至2004年的年歷,探究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在小組合作的基礎上,學生很快得出了年與月之間的關系,然而在尋找月與日之間的關系時,小組與小組之間的意見卻發生了分歧。有的小組認為2月是28天,而有的小組認為2月是29天,而且各持己見,爭執不休。認為2月有28天的小組的同學們的理由是,1997年至2004年這8年中有6年的2月是28天,而只有2年的2月是29天,可能是印刷時出現的錯誤,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認為2月是29天的小組的同學們的理由是,盡管1997—2004年這8年中只有2年的2月是29天,但它是存在的,已經過去的2000年的2月就是29天,這是我們經歷過的事實,所以不是印刷時出現的錯誤。通過生與生之間的合作、交流,終于達成了這樣的共識;2月有時是28天,而有時是29天。在合作、交流、碰撞中,課堂教學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2.師與生之間的合作
在課堂教學中僅有生與生之間的合作是不夠的,還需要師與生之間的合作。通過師生的合作與交流,不斷生成新的問題,不斷解決新的問題。仍以“年、月、日”一課為例,在學生明確了平年的2月是28天,閏年的2月是29天之后,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閏年的規律。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得出了是4的倍數的年份是閏年這一結論。此時教師指出:如果是這樣的話,每400年中就多算了3天,人們想了一個好方法,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這一課例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生與生、師與生合作、交流與碰撞的課堂,才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