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歐輝
摘 要:新課程理念強調和倡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按照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實施,讓學生實現對知識內容的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強化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知識構建能力的訓練,強化學生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的持續性提升。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學生;核心素養;培養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就素養而言主要指的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知識水平、能力素養、外在形象等一系列的內容,一般素養培養的渠道主要是實踐和訓練兩種方式。希臘一位哲人曾說:一個人將在學校期間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全部忘記之后所剩下的內容就是核心素養。新課程理念下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共同的目標和導向,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階段內,能夠幫助一個人得到有效的“自我實現”,能夠在社會之中立足、融入并獲得成功所具備的最重要、最關鍵的知識能力與態度等。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會,從社會參與、自主發展和文化基礎三個方面總結和概括了核心素養,并將其分為實踐創新、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學會學習、科學精神和人文底蘊等六個方面的內容。核心素養的發展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持續的、不斷發展的、能夠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過程。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思維策略
(一)以多媒體教學強化學生認知能力提升
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開展應當最大限度地減少和避免以往的灌輸式、說教式教學模式,變傳統的簡單講解傳授為互動共生的課堂教學,全面有效地解決好學生“入耳入門”“入腦入心”的問題。教師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進行重點難點知識的講解和闡釋,借助計算機、多媒體、電視、電影等推動傳統媒體與多媒體教學的全面融合,可以運用多媒體將一些新聞評論、焦點訪談、見解觀點等進行播放,從觀念價值、態度情感、道德思想等方面強化對學生的引導關注,特別是要將核心價值觀作為學生觀點和思想引導的根本性統領,一方面促進學生更理性的看待問題,不被錯誤思潮所誤導,另一方面讓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念去處理類似的問題,在答題過程中、在日常行為中有效規避方向性錯誤。
(二)以小組合作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教師可以按照座位相近的原則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與小組的其他成員進行深入交流探討,動員大家充分發揮想象、發散思維、提出意見,在學生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指導,可以臨時加入到某個小組之中,看一看、聽一聽學生提出的意見、觀點和問題解決方法是否可行,在學生遇到瓶頸時進行適當的提示,在學生們討論偏題時可以進行有效的校正。比如,去年發生的保定孩童掉入深井之中,人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動用大量的機械進行作業搶救;在最近發生的女教師為讓丈夫上高鐵,不顧工作人員勸解,公然用身體擋住高鐵車門;北京紅黃藍幼兒園發生的性侵、虐待幼兒事件;大家廣泛提及的老人摔倒在馬路上應不應當攙扶的問題等,讓學生在交流探究中掌握一些正確的角度、科學的標準和有效的方法,從而更理性、更準確地解答解讀相關問題。
(三)以生活化教學強化學生思維發散
初中學生在認識上總體上處于感性階段,在問題的看待和處理上,他們缺乏分辨是非、鑒別真偽、厘清美丑的態度和方法,而且極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加之當前社會輿論思潮越來越多元化,很多的問題在互聯網的發酵之下,眾多紛紜、莫衷一是,很多的初中生在面對類似問題時比較容易產生錯誤思想甚至完全地迷失方向。這就需要教師將“引導法”有效應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之中,注重從一些學生們身邊的問題出發,對學生們進行積極的、正確的引導。比如,學生們有亂抹亂畫的要及時進行制止,有不遵守公共場合秩序的要及時引導教育,學生們遇到一定困難時,倡導其他同學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等。
(四)以主題活動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發展
河北大學張敏勝教授認為:“有計劃地組織開展易于身心健康成長發展的活動,并能為學生們所理解和認同,往往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成效。”因此,教師應當經常性地組織一些豐富多彩且非常有意義的課外教學活動,列出富有針對性、可以用作德育教育的主題,努力將道德教育由書本教學的“紙上談兵”轉變為兩者結合的“知行統一”。在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將道德品質教育滲透進去,要告訴學生大的道理是什么,還應當讓他們懂得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應該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幫助和引導小學生形成明辨是非、判斷正誤、厘清黑白的標準,以此推動初中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持續提升。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以“道德品質教育”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和征文比賽等活動,有意識地向“中國夢”、“好人好事”、等方面進行滲透,讓學生們在演講與寫作的過程中更深刻地感悟道德、體會德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相關的法律知識進行學習和講解、交流和探討,還可以邀請一些法律專業專家到學校為初中生授課輔導,講解一些與初中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讓學生們逐步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
(五)以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知識構建能力提升
初中階段的思想品德知識有著較強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在試題的解答特別是主觀題的作答過程中,如果僅僅懂得某一方面的知識,而沒有形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綜合把握能力,往往難以解答。這就需要教師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將思維導圖充分應用其中幫助學生有效織密初中思想品德知識內容縱橫交錯的知識網絡,將各個章節、各種類型的知識內容以主線的形式串聯起來。教師可以首先列出最核心的“主題”并將其寫在思維導圖的中央,再由主題逐步延伸和拓展到“次主題”,并以此為框架進行更多細致概念和要點的羅列,在要點的呈現和展示中也要盡可能地提煉其關鍵字,確保與次要主題在內容上相互連接。
三、結語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多媒體教學強化學生認知能力提升,以小組合作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以生活化教學強化學生思維發散,以主題活動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發展,以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知識構建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吳玲潔.用課堂之美補感恩之失——也談思想品德課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2016(6).
[2]韓葉青.初中政治課程教學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思考[J].新課程(中學),2016(4).
[3]齊愛軍.“互聯網+”時代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6).
[4]林敏.淺談初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和策略[J].都市家教,2017(12).
[5]黃銳.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