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剛 虎榮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在每個學生的成長歷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除了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同時肩負著班級德育工作的重要職責。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輔導和教育,才能幫助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和煩惱,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心理健康;中學生
一、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更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
作為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班主任,其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將中學班級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1.加強自身修養,身正為范。班主任是溝通協調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力量的橋梁,一個良好的班級體離不開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班主任的自身素質對學生起著重大的影響作用。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師,除了教師基本素質的要求外,還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一位優秀的班主任應該是善良、有愛心、體貼學生,謙虛、好學、誠實、公正的,“在孩子面前做個誠實的人,這是最有力的、最令人信服的一條道德教誨。”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既是長者,又是朋友。成功的班級工作實踐證明,最有效的影響力并不在于教師的威嚴,而在于教師內在的氣質、學識、品格等非權力因素所形成的精神力量。
2.全面了解學生,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的確,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同時學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情況,這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如果對自己的班級和學生的情況不甚了解,那么就會事倍功半。只有經常及時全面地了解、研究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在班級多頭緒、多方面的復雜工作中理出頭緒來,從而分清輕重緩急,才能有效、及時化解矛盾,使工作有條不紊。因此,及時全面地了解、研究學生——這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也是教好學生的基礎。
3.創設和諧的環境,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和心理素質的培養都會受到他們長期生活和學習環境的熏陶和影響。因此,班主任老師要精心構建適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班級環境。
4.家校聯手,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補充。提起教育,人們總是想到學校教育。但是教育不只是學校和教育部門的事,教育更需要家庭、社會、各個方面一起來關心和支持。教育除了學校教育外,還應包括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是社會的基礎。家庭教育乃社會之本。所以我們必須要很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第一位雕塑家是‘家庭,第二位雕塑家是‘學校;第三位雕塑家是‘兒童所在的集體;第四位雕塑家是‘兒童本人;第五位雕塑家是‘書籍;第六位雕塑家是‘偶然出現的因素。”由些可見,家庭教育是具有基礎性的教育,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家長不懂教育的藝術和方法,違背學生成長的規律,動輒對他們呵斥,甚至打罵,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長危害很大。因此班主任要經常利用家長會或家訪等機會,和家長溝通,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于其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家長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教育孩子,言傳身教,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積極配合,這樣才能最終達到中學生心理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5.開展心理咨詢,積極開展與問題學生的談話。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該多就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給予及時的指導,加強與學生的一對一溝通,積極展開個別談話,尤其要重視和問題學生的談話。問題學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品德不高、心理健康不全、行為習慣不良、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問題學生的成因是多面、復雜和長期的,只有找到了病源,從源頭挖起,才能“藥到病除”。“不能讓孩子孤獨地忍受自己的不幸。如果孩子孤獨地忍受著自己的不幸,沒有同情和憐憫,那他的心靈就會長期被一層冷漠的冰殼所覆蓋。”
二、班主任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基礎。從反向觀之,如果學生的心理處于不平和的狀態,甚至與主流價值觀相悖,則會影響到其良好品德的形成。班主任進行道德教育需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看其是否處于一種消極、呆滯甚至抵觸的狀態。
2.有利于增強班級凝聚力。學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主要來自于家庭和學校。“家長對獨生子女過分溺愛,尤其是注重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物質和心理發展不平衡,進而影響到心理。”學校則主要是唯分數論,用成績衡量一個學生的好壞,導致一些學生對自我價值認識不足,缺乏自信心,喪失了內在潛力,長期處于一種心理焦慮、擔憂、挫折的狀態。如果班主任能在班級管理中如同父母一般去關心學生的心理活動,彌補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不足,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就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總之,班主任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用真心去叩開學生的心扉,用智慧去啟發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心理輔導工作是一項考驗智力、意志和創造力的活動,班主任應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正確認識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有效地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使自己的工作更具有時代性、科學性和實踐性。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2]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人類學初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03.
[3]張造勛.人文社會科學元典叢書:理想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76.
[4]張萬祥.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322.
[5]肖文娥,劉姝昱.21世紀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心理素質的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4(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