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芙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工作的組織者,是班級工作的執行者,是學生生活的帶領著。24年的班主任生涯,我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繁、鎖、重,但同時也享受著其中的快樂與幸福。想要管理好一個班級,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下面將我的一點認識與大家共享。
一、把班級工作抓早、抓細、抓實,形成良好的班風
班級事務很繁瑣,那么多的瑣碎事情,光靠班主任實在有些力不從心,因此我們要樹立以學生管理學生的理念,減輕班主任的負擔。首先,要選拔班干部,細化工作,責任到人。每學期開始的第一天,我就組織學生民主選拔班干部,讓班干部明確自己的職責,分工負責,并且班里每位學生都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就拿值日生來說,以大組為單位,一組值日一天。有掃地的,拖地的,掃樓道的,搬桌子的,擦黑板的和倒垃圾的,分工很細,細到有時間安排,晨讀前掃樓道,倒垃圾;上操時掃地、拖地;中午拖地,洗拖把。但光有細還不行,一定要實才能逐漸養成習慣。這就需要班主任不斷提醒,不斷培養。其次,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孩子,在許多習慣沒有養成之前,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班主任,眼要勤,行要勤,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就拿上操來說,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難跑整齊。我通過不斷觀察,選出會保持距離、認真的學生站在外列。對于喜歡說話的學生,我會有意跑到他們那行的旁邊,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就會停止說話。我相信班主任工作如果抓細,抓實會形成良好的班風的。
二、關愛學生,讓學生幸福、快樂的成長
愛每一個學生是班主任的基本功。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溫暖和呵護,他們才會聽你的話,教育才會有實效。但在管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懲罰學生的時候,不過在我內心深處絕不會討厭任何一個學生。這可能和我的小學經歷有關,那時我也是一個差生,貪玩、抄作業,成績徘徊在60分左右。將心比心,我總會理解和寬容學生。
班主任不但要關心學生學習,更要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從行為、思想上正確引導、教育學生。我班有個叫李某的孩子,父母鬧矛盾,母親被父親趕出家門,聽了大人的閑言碎語,她對母親記恨在心。每次媽媽來看她時,她會對媽媽語言攻擊,淚如雨下。孩子很可憐,我通過耐心地開導,慢慢地她打開了心結,臉上也有了笑容,對母親也少了些抵觸。這學期,她上課時明顯注意力集中了,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進步。作為班主任讓孩子快樂和幸福是我們的責任。
三、教育學生方法要多樣化
如果學生犯了錯誤,我們一味地去批評、懲罰,學生就會失去自信,失去了改正錯誤的動力。除了批評教育,我通常會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冷戰法
對于經常提醒卻不見效的孩子我會采用這種方法。偶爾給點心理懲罰,有意識地冷淡一下他,讓他嘗嘗違反紀律后那種難受的滋味。我班的馬某同學上課經常說話,影響同桌學習,屢次提醒,壞習慣就是改不過來。沒辦法,我冷落了他一周,當時機成熟時,我又對其進行了說服教育。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上課隨意說話的壞習慣收斂了許多。
2.耗時法
有些學生在學習和紀律上反復性很大,不是做一兩次工作就能解決的,需要班主任多次反復做工作。個別學生壞習慣由來已久,出現反復是正常的,教育他們要靠耐心。我班李某同學不但不愛學習,還喜歡說臟話,同學們很反感他,經常找我告狀。多次批評,說理教育,但收效甚微。剛好上學期學校開家長會,每班要一個舉班級告示牌的學生,李某興趣很高,我特意選了他,不過有條件,要求他今后控制自己,不說臟話,學習也要努力。他堅定地答應了。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確實改變了不少。不過,這學期他老毛病又犯了,只得慶幸的是沒以前那么嚴重,我還得繼續教育。
3.感化法
孩子們的心靈是最單純的,最富有同情心的,也是最容易被感化的。我曾教過一個學生叫馬某,由于父母離異,母親生下他不久后就遠走他鄉。記得在上《卡羅納》一課時,我看到他默默地在流淚。我知道他心里很難過,也想投入母親溫暖的懷抱。作為班主任我得打開孩子的心結。下課后我找馬某談心:“馬某,老師也是一位母親,是母親就永遠愛自己的孩子。你想媽媽,你媽媽一定也在想念你,媽媽對你的思念和牽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濃,你在媽媽心中的地位也會越來越重,現在你得好好學習,長大了去找媽媽?!瘪R某擦擦眼淚,點點頭。后來馬某跟我聊天時告訴我,他會永遠記住我那天對他說的話。
四、協調與科任老師和家長的關系,全方位了解學生
只憑班主任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班主任必須與本班任課老師和家長經常聯系,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學生,教育學生。當每學期開學報名時,我都要求學生和家長一起到校,通過家長了解學生更多的信息,并告知家長本學期注意的事項和努力的方向。對于個別特殊學生我會和家長經常電話聯系。我們班還建立了家長微信群,共性問題可以在群里交流探討。
一個班級的成功與否,與班主任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要用心去干這份工作,把它當成我們的事業。要愛每一個孩子,有既像伙伴般的友愛,又有慈母般的仁愛,更有嚴父般的關愛。只有真正疼愛每一個孩子,才能平靜地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真正引導孩子知錯就改,孩子也會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從內心真正接受教育,改正錯誤,更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