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滿
摘 要:微課這一新型教育形式逐步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和學科中。電子信息技術被廣泛地運用于交通、電力、國防安全等領域,對我國未來科技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電子信息課程被普遍認為是較為抽象難學的課程之一,在教育手法上尚有較大進步空間。所以,如何運用微課對電子信息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與發展,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微課;電子信息;課程教學改革
在網速高漲的3G、4G時代,網絡傳播速度大幅提升,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網絡的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作為微時代催生產品之一的微課則對教育教學形成了新的沖擊與挑戰,被許多教學一線教師接納并研究,有關微課的講座、培訓和比賽比比皆是。對教師而言微課革新了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反思的資源應用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一、《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決定了《電子技術》課程內容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是一門實踐性、實效性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電子信息、自動化、電子通信等專業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礎。這門課對于培養學生的電子技術理論、技能以及創新能力起到關鍵作用。但是,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的物理學科水平參差不齊,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實現因材施教。同時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難以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易生疲倦感,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提高,對知識的探究欲望也不強烈。
二、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基于微課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從目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老師普遍采用講解、演練模式任務驅動式教學,首先提出任務,其次分析任務,然后進行示范操作,最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教師個別輔導。老師在進行示范操作時大都是利用廣播軟件進行屏幕演示,演示的時候學生只能看,不能操作。有些知識點的操作細節較多到了自主練習的時候學生往往很難回憶起老師剛剛講解時的操作步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老師講解的每個知識點。將微課引入信息技術課程,學生在操作時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隨時播放、暫停、回放視頻,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2.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可以大大減少教師的重復講解。信息技術教師一學期一般要承擔10~12 個班級的教學任務,同一次課要重復講解10~12次。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同一個知識點有的學生很快就能接受,而有的學生要講解一遍、兩遍,甚至很多遍才能理解。將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制作成一個個微課視頻,由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學習,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從而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又可以避免老師的重復講解。
(二)基于微課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性。視頻是微課的核心,而計算機則是微課的主要傳播媒體,作為信息技術課程,利用微課教學有著天然的優勢。
1.信息技術教師在微型課程的開發和生產方面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信息技術教師一般都是計算機專業的。無論是使用屏幕記錄軟件錄制微縮課程,還是在錄像后錄制視頻片段,IT教師都比其他學科的教師更有優勢。沒有必要完成任何專門培訓。
2.集成教學環境為基于微課程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軟硬件支持。信息技術課通常在計算機網絡教室中進行。每個學生都有一臺電腦。老師通過網絡向每個學生發送微縮視頻。學生視需要隨時播放或暫停視頻,同時觀看和操作。邊學邊練。這種綜合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
三、在電子信息課程中運用微課的實踐
我們以半導體PN結作為課程內容,進行微課設計的實踐示范。
(一)確定教學內容。半導體PN結是半導體這一章節最重要的課程要點,學習的難點一般集中在PN結是如何生成的。因此,我們將時長控制在15分鐘比較適合。
(二)剖析課程內容。本章主要研究半導體材料的原子結構,另外,內部電子的運動和PN結的形成也很難理解。因此,應把以上三者作為課程內容的重點。
(三)設計微課課程。利用視頻制作軟件對微視頻制作進行了如下解釋:首先分析了原子的結構,然后對半導體的導電方式進行了分類和論證。綜述了半導體和雜質半導體導電粒子的性質、特點和區別。視頻剪輯必須是流暢的和合乎邏輯的。此外,應盡量選擇更現代的材料。
(四)進行微課授課。在40分鐘的課時中,首先強調半導體章節的難度,引起學生的重視。隨后,花費15分鐘播放視頻。在播放完視頻后,給學生留下時間回味。
(五)評估授課效果。在學生確定回味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打斷學生的思維。在課程結束時,留下視頻的網絡地址,方便學生瀏覽兩次,并引入課程平臺,方便學生加入交流小組。最后,通過平臺和學生反饋這一微格成績的教學效果。
隨著手持移動數字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和普適學習將越來越流行。作為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微型課程的優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將微型課程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實踐。以實際行動推進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姜玉蓮.微課程研究與發展趨勢系統化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