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余珊
摘 要:分析中醫護理教學內容及實踐模式的探討。根據我國實際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有必要在學校中開設中醫護理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參與護理實踐當中,增強中醫護理在學校中的宣傳工作,進一步發展我國中醫護理教學。
關鍵詞:中醫護理;教學內容;實踐模式
我國中醫護理學是根據中醫基礎理論為主要指導,結合預防和保健康復等社區活動,針對患者實施獨特的護理技術的一門科目[1]。在護理專業開設中醫護理課程的主要目的,將學生在掌握現代化醫學理論、基本技能的同時,又可以學習到我國傳統的醫學理論知識以及護理技術,整體提升了護理的綜合水準。現報告如下。
一、方法
本院附近的社區居民當中,進行抽樣調查分析,調查對象為成年并且自愿接受調查的本地社區居民200名,與此同時在附近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的20名護士進行數據調查分析。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調查表分成三部分,抽樣調查的200名社區居民的基本情況、社區居民和護士針對社區中醫護理以及在校護理專業學生在社區中進行護理實踐的認知度。對于中醫的用藥和社區居民的飲食起居以及中醫護理操作技術。需求度可按照社區居民不同程度的需要進行劃分[2]。
二、分析結果
提升教學改革首先要對改革教學內容,實踐教學而是如此。對于中醫護理實踐教學即為護理實驗課堂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的課程。通過本文研究的護理教學,學生不僅需要獲得完成可以開拓延伸的專業基礎理論和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具備實踐技能和研究技能。
(一)降低課程不減內容,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因為本校的學生在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很多課程,經過很多次的研究調整,將這些課程相應的減少一些。并且其中,中醫護理的實驗也相應降低。為了能夠將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良好的掌握基本實踐操作技術,課程將多個實踐教學內容進行了系統化的調整,將知識完整化或是系統化的達到科學知識綜合滲透。例如,實驗室環境以及人體的檢測,這種實驗可以達到資源整合,將培養好的基礎設備有效的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內容中能夠實現多種技術掌握。
(二)分析實驗具體內容。提高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要自由組建小組,利用調查文獻資料來對環境以及實驗內容進行研究取樣,觀察一些中醫的知識以及藥材,從找到的資料中提取到對護理有用的,自己去驗證,找到答案。最后讓所有經過實驗的學生,以報告的形式給予分析,并且由小組中的一個人作為代表進行報告交流。分析和創新實驗研究不僅可以讓學生牢固知識,還能夠培養出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以及團隊精神,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論的積極性。
三、討論
精華護理教學教材以及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我們需要遵守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綜合護理實踐工作的基本需要,教學內容安排上需要合理化,需要準確揭示中醫理論的精髓為主,切忌面面俱到。根據相關的培養目標,需要將課程上的護理教學內容整合為中醫護理基礎知識,每一塊的數據實踐內容都要切合實際,在教學體系上要突出我國護理的特點和技能的操作性[3]。
(一)我國護理改革教學模式分析。改變思維趨勢,建設我國中醫思維模式,對于中醫護理學是一門傳統的技術課程,通常都是安排在最后學期中。最初時,學生已經學會接受系統化的現代基礎中醫知識,針對習慣用于現代化醫學知識思維的學生,突然接受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的中醫護理學,與此同時,也會產生中醫護理學奇怪難懂的觀點。此外,若是想要成功的將中醫護理學傳遞給課堂學生,就要想方設法改善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建設我國中醫思維體系。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針對陰陽五行學說增加討論內容,詳細分析中醫是怎樣從古代簡單的含義上升到哲學理論的思維方法去認知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以及對人體疾病的診斷治療,與此同時,還能夠加深對比較、演繹、類比、以表知里、反證等思維方法的認識。結合教學內容隨時聯系中醫的思維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中醫思維模式
(二)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國現如今都是以教師為主要中心的傳統模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性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根據教師為中心,應用課堂演講的形式讓學生更好的吸收,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而不是積極主動的接受。面對實踐性教學模式都要是以學生為重要中心,將學生不再是坐在課程被動麻木接受枯燥知識理論的傀儡,而是通過主動參與模擬、討論、演練等方式對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概念講解、理論推演、信息梳理等為教學內容。我國中醫護理學是一門新型學科,其主要是強調的是三分治,七分養作為基本原則。因此,我國護理在社區中實施可以得到發揮其巨大優勢。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有效分析,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后,有50%的社區居民知道中醫護理,愿意接受在學校實習階段的醫學進行中醫護理的社區居民占據60%。根據調查問卷研究顯示得知,護士愿意到社區參加實習活動有80%。因此,有必要在學校中開設中醫護理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參與護理實踐當中,增強中醫護理在學校中的宣傳工作,進一步發展我國中醫護理教學。
參考文獻:
[1]全旭紅,尹賢蘭.五位一體的中醫護理模式在腦中風患者中的實踐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16,43(14):99-102.
[2]林華,何文娟.中等職業教育中醫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創新和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6(9):153-153.
[3]彭斌莎,張巍,黃渝川,信息技術與中職護理教學深度融合實踐研究——以《中醫護理》教學模式改革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 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