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黃清鋒
摘 要:面對金華市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全面提高電工高技能人才的整體素質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本文分析了金華市電工高技能人才的現狀,提出了提高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增強電工高技能人才的創新能力的必要性。通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推行創新精神,以達到提高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創新精神;經濟新常態;電工
在金華市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要求,為了保證企業的長久發展,促進經濟的高速增長,建立科學完整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考慮到金華市機電企業的特點,借鑒系統的分析方法,提出電工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一、對高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是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習總書記在指出經濟新常態的幾個主要特點:一是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三是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就意味著我市的經濟發展既離不開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也離不開大量的科技創新。
在金華市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加快轉型升級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而金華市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推動經濟轉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促進電工高技能人才教育的順利開展,培養創新型人才,就需要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主動適應金華市經濟新常態,全面服務金華市經濟新常態。
二、關于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及創新
電工是機電企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都會經常接觸到的一種職業,職業特點是技術性強、自動化程度高、安全責任大、分布范圍廣等;現如今,隨著我市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電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給各類技能培訓機構提出了新要求。培養電工高技能人才能夠有效滿足我市金華市經濟新常態的需求,推動社會發展。而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是在學校期間必須掌握電工、電子、控制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掌握電力能源的產生、傳輸、變換、調控,具有國際化視野及可持續發展理念,具有自主學習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具備從事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領域研究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三、電工技術創新現狀
企業把將質量視為自己的生命線,對每一道程序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因此,在進行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時,必須面對我市廣闊的機電類企業市場,有產品必然需要技術創新, 通過對引進技術進行實踐,制造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行業逐漸成熟的大環境下,確立企業的技術優勢,實現更高產品力的打造。
為了加強技術創新活動,在進行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時,必須明確我市各機電類企業的項目發展規劃和建設目標,針對企業的設備自動化進行改造,在技術創新力度,研發投入,創新戰略,釆用既適合企業實際情況,增加企業活力,提升競爭力。
四、電工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
在進行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時,應使其熟練閱讀英文專業科技文獻,明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技術能力的重要內容,電工行業技術創新能力包括:研發能力、資源投入能力、生產制造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創新管理能力。
在進行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時,要了解電工行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原則必須是建立在正確的理論基礎上,重要的是可以引導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能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在規律。
五、電工技術創新能力對策
我市的機電類行業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根據企業自有資源優勢,改進生產設備水平,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加強學校與企業間相互交流與合作,不斷完善技術創新,考慮在技術方面有其方向性和針對性,確立出符合自己發展實際的戰略規劃,減少企業技術創新的風險。
在進行電工高技能人才培養時,要做到技術創新與個人成長發展升遷密切相關,改進生產設備水平,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的交流合作。適應競爭不斷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使技術創新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實現共同富裕的愿景,這也是企業尋求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六、結束語
電工高技能人才是金華市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企業創新發展的主力軍,近年來企業對電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是逐年遞增,這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我們必須要在嚴格把控電工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質量的基礎上,結合金華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高創新能力,深化創新精神,這樣才能為我市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Allee V.Reconfiguring the Value Network.[J]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2000,4:36-39
2、徐慶瑞.研究、發展與技術創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1-39
3、Mueser R. Identifying technical innovations [J]. IEEE trans.on EngingeeringManagement,2010,11:98 — 101
4、詹湘東,丁軍強.基于企業技術創新的知識管理應用模式分析[[J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1: 150-152
5、陳曉紅,李喜華,曹裕.技術創新對中小企業成長的影響一基于我國中小企業板科技公司的實證分析[[J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4: 91-98
6、李永紅,連清旺.基于知識理論研究技術創新能力的三個維度[[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14
7、Roy Rothwell.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innovation process [J] .Echnovation,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