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碧君


摘要 目的:探討腹瀉患兒治療期間采用針對性飲食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腹瀉患兒106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小兒腹瀉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針對性飲食護理,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癥狀消失時間、不良反應和家長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小兒腹瀉患兒治療期間接受針對性飲食護理,能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可短時間控制癥狀,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和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 小兒腹瀉;針對性飲食護理;護理質量
近年來在我國,小兒腹瀉的臨床發病率呈現不斷升高的發展態勢。腹瀉患兒病情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治療期間不僅僅需要及時控制病情,還應該給予針對性的飲食護理,使胃腸道所受刺激程度減輕,使病情再次復發的可能性降低[1]。本研究對腹瀉患兒治療期間接受針對性飲食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腹瀉患兒106例,通過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3例。對照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1~7歲,平均(2.3±0.6)歲;腹瀉發生時間1~49h,平均(10.4±3.8)h。觀察組男34例,女19例;年齡1~9歲,平均(2.7±0.5)歲;腹瀉發生時間1~53 h,平均(10.9±3.3)h。兩組一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得數據可以進行科學比較分析。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且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方法:①對照組實施常規小兒腹瀉護理,盡可能為患兒提供安靜、溫馨、整潔的住院治療環境,選擇一些患兒較為喜歡的卡通人物,對病房內部進行適當的裝飾,病房內要保證做到定期消毒,幫助患兒完善相關的常規檢查。②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方案基礎上,實施針對性飲食護理。通過母乳方式喂養的患兒,應該對其母親的日常飲食進行干預,從而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控制,囑咐患兒的母親應該嚴格遵循低鹽、低脂肪、低粗纖維、清淡飲食的基本原則,同時還應該有意識地增加每日的飲水量,使喂奶量和喂奶次數減少,對患兒胃腸壓力水平的下降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對于一些通過人工途徑喂養的患兒,不需要更換奶粉類型,并充分保證奶粉的質量,適量給予葡萄糖淡鹽水。此外,還應該對日常的輔食進行合理的調整,飲食應該以清淡為基本原則,以加入少量食鹽的米湯作為理想食物,以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實際攝入量。
觀察指標和評判標準:(1)腹瀉治療效果:①痊愈:腹瀉臨床病癥徹底消失,患兒每天的排便次數和排便性狀完全恢復正常;②有效:腹瀉臨床病癥明顯緩解,患兒每天排便次數控制在<2次,排便的性狀基本癥狀;③無效:腹瀉臨床病癥沒有任何好轉,患兒每天排便次數和排便性狀均沒有任何改善[2]。 (2)癥狀消失時間。(3)不良反應。(4)家長滿意度:在小兒腹瀉臨床治療結束,患兒出院前1d或當天,以滿分為100分的問卷,通過不記名打分方式調查家長滿意度。不滿意為分數<60分,基本滿意為分數60~80分,滿意為分數>80分[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腹瀉治療效果:觀察組患兒腹瀉治療總有效率為90.6%,優于對照組的67.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P<0.05),見表1。
癥狀消失時間:對照組患兒經(7.49±1.45)d治療后腹瀉癥狀消失,排便情況恢復正常,與觀察組的(4.20±0.76)d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3729,P<0.05)。
不良反應:觀察組患兒在用藥期間發生不良反應僅2例,發生率為3.8%,少于對照組的8例(15.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家長滿意度:觀察組患兒家長滿意度達到96.2%,高于對照組的86.8%,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4.13,P<0.05),見表2。
討論
腹瀉是小兒較為高發的一種消化系統功能異常類疾病。據統計,6個月~2歲的兒童屬于該疾病的高發人群。脫水、發熱、大便次數異常增多、稀水便或黏液便屬于該病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導致小兒腹瀉發病的原因相對較多,以飲食不當、著涼、病毒和細菌感染等在臨床上最為常見[4]。在臨床實際工作中,對于腹瀉患兒,不僅僅需要實際給予對癥治療,還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對其進行護理干預。在針對性飲食護理干預的同時,還應該著重對患兒及其家長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定期組織有關小兒腹瀉發病機制、病程發展、治療用藥、轉歸等方面知識的相關講座,邀請患兒家長參加,并對其所提出的一些問題進行及時的解答。此外還應該及時對家長實施必要的心理護理,盡可能與患兒及其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實施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對患兒給予積極的引導,使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減輕,積極鼓勵所有患兒和家長都能夠主動的配合治療,保持充分的自信[5]。根據患兒病情的臨床癥狀表現,指導其合理用藥,對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從而使病癥在短時間內得到控制,使家長對臨床護理的滿意度提升[6]。本文中的觀察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家長滿意度也較對照組更加理想,可以充分證實上述問題。總之,小兒腹瀉患兒治療期間接受針對性飲食護理,能夠大幅度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在短時間內控制癥狀,減少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效果和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戎瑞華.小兒腹瀉的飲食護理策略[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5):941-942.
[2]羅玉琳,姜儀,張小蓉,等.臨床護理路徑在小兒腹瀉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8):59-60.
[3]蔡新娟,寇海燕.整體護理干預對小兒腹瀉療效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5,36(11):2426-2427.
[4]張軍華.綜合護理模式在小兒腹瀉患兒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18):3737-3739.
[5]李莉,戴明紅,劉麗,等.小兒腹瀉的相關因素及護理[J].實用全科醫學,2012,6(6):643-644.
[6]雷麗虹.小兒腹瀉的飲食護理觀察[J].健康之路,2013,12(9):40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