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大學校園向學生開展專業教學的主要課程,它不僅是語言課程,同時也是文化課程。英語是一種語言符號,不單單要講解基本的課程知識,也應該讓學習者體會到其中的文化內涵,積極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文化意識是學生應該在課程學習中掌握的能力,讓學生在接受課程知識講解的同時也能得到文化素養的培養。同時,英語教師向大學生開展文化意識培養是符合現代教學的內在需求,也符合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應該做文化意識的課程培養工作。為此,本文主要分析英語教師向大學生開展文化意識培養的作用,思考英語教師向大學生實施課程教育時文化意識的缺失,最后提出英語教師積極培養大學生文化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英語教師;大學生;文化意識;課堂教學;學科能力
【作者簡介】劉允(1988.11.14-),女,漢族,駐馬店汝南人,黃淮學院,研究生,助教,河南大學,(大學專業)英語筆譯,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和翻譯。
前言
語言是文化發展以及交流的形式,它和文化環境有著緊密的關聯。英語教師向大學生開展課程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增加學生對語言環境的理解。同時,通過對大學生開展文化意識的培養,能豐富課程教育的內容, 讓學生能更加熟練和正確的理解英語,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不能激發大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探索的主動性,也不能讓學生深度掌握英語這一語言知識,制約其應用能力。為此,英語教師需要思考向大學生開展文化意識培養的作用,立足當前課程教育現狀制定針性的教學對策,讓學生得到更優質的課程培養,提升整體知識教育的創新性以及成效性。
一、英語教師向大學生開展文化意識培養的作用
1.符合現代教學的內在需求。英語教師向大學生開展文化意識培養是符合現代教學的內在需求,這是因為英語不僅是語言課程,同時也是文化課程。英語教師在對大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存在嚴重的語言工具錯誤思維[1]。僅是將英語作為一種和人們進行知識交流的工具,這樣就很難對英語知識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也不能讓大學生的英語知識進行正確的解讀,違背當前大學的學生開展與教育的初衷。英語是對民族發展和歷史進程進行體現的一項載體,體現出濃厚的文化精華。通過對大學生開展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讓他們從具體的英語文化背景去考慮相關的知識問題,也能夠讓學生在知識交流過程中實現文化的共識。同時,在知識教育過程中向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教育,可以讓大學生得到人文關懷的情感教育,讓他們實現人文素質的有效提高。
2.適應現代社會提出的發展需求。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讓英語成為各國人民進行交流的一項重要的載體,它是當前各國人民進行經濟和貿易往來的常用語,可以說其使用范圍是不斷擴大的。在對大學生開展英語知識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單單要關注其工具性,也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層面的能力培養,這樣才可以讓大學生可以對英語這門語言進行價值觀念的深度理解。通過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英語教師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外來語言的知識,也能增加學生對本區域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這樣可以對兩種語言文化進行充分的認知,分析兩種語言所呈現的共同點和差異性。同時,也能讓大學生更好地樹立民族使命感,在日后交往中展現漢語所呈現的影響力,符合當前社會發展對語言教學所提出的需求。
3.符合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大學英語必須要立足當前現代教育和素質教育所提出的需求進行改革,讓學生可以得到高層面的知識培養和能力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大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講解和教育,可以讓他們對英語文化進行深度的理解,掌握英語文化中所呈現的價值追求表達方式以及民俗習慣等內容。這樣能增加學生的英語知識進行學習的準確性,也可以強化學生進行英語交流的能力,避免學生出現中式英語學習問題。同時,通過對大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課程培養,教師也能夠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讓他們掌握本區域的文化內涵和當前國家所倡導的價值觀念。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大學生在接觸英語知識過程中出現思想西化的問題,讓教學和國家實際進行緊密的結合。
二、英語教師向大學生實施課程教育時文化意識的缺失
1.教師缺少文化意識。對大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主要關注的內容是如何讓他們通過考試,怎樣讓學生掌握自己所講的英語知識。所以說,大部分教師對大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其教育出發點并不是讓學生掌握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內在關聯,主要是為了滿足就是考試所提出的教學需求。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主要思考如何提升大學生的考試成績,并沒有增加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這樣很難讓學生實現文化意識的有效培養。所以說英語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時候,存在缺乏文化意識教育的現象。這樣的課程教學是不具有創新性和科學性的,也不能讓大學生正確理解英語的文化內涵,很難讓他們實現跨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
2.大學生缺文化意識。大學生在對英語知識進行學習以及認知的過程中,也存在缺失文化意識的問題,這樣就制約知識教育的有效性。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學習,其目的并不是為了強化自身的綜合能力,讓自己對這門語言知識進行全面的理解,這樣很難強化自身的英語進行應用的能力。學生主要是為了在期末考試中獲得及格的成績,不出現掛科的問題,才在課堂中的進行英語知識進行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思想影響下,很多大學生未能對英語知識進行深度的探索,也沒有關注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區別,很難掌握兩種語言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不能實現文化意識的科學培養,這樣就制約整體學科能力的養成。
三、英語教師積極培養大學生文化意識的策略
1.教材編寫要融入文化意識。教材是教師的大學生開展知識教育的主要基礎,通過對國內英語教材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大多數教材并沒有在編寫的過程中滲入文化意識,這樣很難讓英語教師立足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課程培養。所以,在英語教材編寫過程中要合理融入文化意識,內容編寫需要和當前社會發展進行結合。既要滿足當前大學生的英語知識進行學習的需求,也需要在內容設計過程中融入文化意識的教育內容。通過引入多種文化因素,積極倡導正確的價值觀教育,這樣可以讓大學生獲得更優質的能力培養。
2.英語教師需強化文化修養。英語教師是對大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所體現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對整體的知識教育效果起到直接的影響。所以,英語教師要想在課堂教育中積極培養大學生的文化意識,就要強化自身的文化修養,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首先,教師需要對英語文化進行積極的體驗。通過體驗學習可以強化自身的文化素養,也能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和思想引導,讓學生可以深度理解語言背后所呈現的文化發展要求。其次,教師需要對當前的教學方法進行學習。將多種創新性的教學方式納入到課程教育中,給學生打造更優質的知識探索平臺,逐漸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3.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兩種語言文化。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作為一種進行文化傳播的工具,它有著很強的應用價值。同時,語言和文化發展有很強的關聯性,受到地域以及民族文化的影響的,語言在表達以及運用上也有著明顯的差異。英語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必須要掌握漢語和英語在文化上體現的差異,思考地域以及民族性對語言發展帶來的影響,減少兩種語言在交流中的障礙。為此,英語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兩種語言文化,保障語言教育的科學性以及創新性。首先,英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本民族語言體現的特點,這是學習者對其他語言開展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其次,在課程教育中突出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感受到兩種文化在價值觀念以及表達方式上體現的差異,對兩種文化進行深刻的認知。這樣能增加學生對兩種文化的理解,把握價值觀念以及用語習慣的區別,讓學生得到文化意識的課程培養。
四、結論
英語教師向大學生開展文化意識培養是具有多種作用的,不僅能符合現代教學的內在需求,適應現代社會提出的發展需求,也可以符合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但是,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不能激發大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探索的主動性,也不能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為此,英語教師要想積極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首先,教材編寫要融入文化意識,讓英語教師立足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課程培養。其次,英語教師需強化文化修養,提升整體教育效果。最后,英語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深度理解兩種語言文化。
參考文獻:
[1]楊艷.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3》為例[J].海外英語,2018(06):103-104.
[2]王春華.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評《跨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困境與突破》[J].中國教育學刊,2018(01):147.
[3]范琪.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例探究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J].大學教育,2015(06):29-30.
[4]何亮姬.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兼論四六級考試翻譯題型改革的啟示[J].海外英語,2015(07):103-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