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偉
[摘 要] 半島藍色經濟區作為帶動山東發展重要動力引擎,在技能型人才培養和建設方面都存在質量低效問題。摸清半島藍色經濟區技能型人才培養狀況,認清新時代半島地區人才需求現狀,把脈新時代半島地區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定位好未來技能型人才培養方向、方式、方法、方位是當前半島地區人才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半島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內在源泉。
[關鍵詞] 藍色經濟區;技能型人才;研究現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9. 053
[中圖分類號] F2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19- 0125- 02
0 前 言
古人云:“三山六水一分田”,古老的智慧告訴人們地球上大部分區域為水覆蓋。而在這71%的地球面積上,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各類資源。當今,在陸地區域逐漸減少和陸地經濟發展空間急劇縮小的情況下,海洋成為國際競爭的主要領域,海洋經濟正在并將繼續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
1 海洋經濟為半島地區發展及人才建設提供強大引擎
山東是我國的海洋經濟大省,區位優越,資源豐富、地位突出,是實施國家海洋戰略的先驅之地。2009年4月,時任總書記胡錦濤視察山東時提出“需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首次提到:“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2013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深遠意義,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取得新成就”。同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視察指導工作時曾強調指出:“山東主要是看怎么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看怎么優化產業結構,怎么繼續起到領頭雁、火車頭作用,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走在前列。”2018年6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后,先后來到青島、威海、煙臺、濟南等地,深入科研院所、社區、黨性教育基地、企業、農村等地考察并做重要講話強調:“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建設海洋強國,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
自2009年以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逐漸進入熱潮,一些重大及核心發展項目逐漸上升到國家級層面。2009年8月,國家海洋局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0年4月,山東省被國務院批準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之一。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已經起到了領跑者和火車頭的作用。
2 半島藍色經濟區技能型培養研究現狀綜述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提出是在2009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半島藍色經濟區”,2011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逐漸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家海洋發展和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于藍色經濟的概念和范疇,單純海洋經濟意義上的“藍色經濟”,即認為藍色經濟是海洋經濟或海洋經濟的衍生形式( 宋幼勤,2001;仵德建,孟憲臣,2006;陳振凱等,2008;車亭,2007);而張廣威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的戰略思考》一文中闡述道:“藍色經濟,是比海洋經濟概念更大、內涵更豐富的新型經濟業態。藍色經濟脫胎于海洋經濟,而主體又是海洋經濟。”張廣威在本文中將“藍色經濟區”概念理解為“藍色經濟區可理解為以臨港、涉海、海洋產業發達為主要特征,以海洋與陸地資源集約利用為導向,以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前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馮瑞在《藍色經濟區研究述評》中把“藍色經濟區”定位于“則是指依托海洋資源,以勞動地域分工為基礎形成的、以海洋產業為主要支撐的地理區域,它是涵蓋了自然生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諸多因素的復合功能區,是指依托海洋資源,以勞動地域分工為基礎形成的、以海洋產業為主要支撐的地理區域,它是涵蓋了自然生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諸多因素的復合功能區。”此文把“藍色經濟區”的內涵和寬度延伸提高到了一個更為寬泛、和諧具有生態化含義的高度,是對“藍色經濟區”內涵的進一步發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一環在于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前,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研究較少,大部分是對“藍色經濟區”人才培養情況和人才資源及高校專業人才的探究和論述。在《大力構筑藍色經濟高端人才》一文中,王詩成先生重點從海洋科技和人才的角度闡述和論證了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及高端人才的建設對于“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海洋的競爭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開發海洋的競爭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人才誰就掌控海洋開發的鑰匙,掌控海洋開發的話語權。”另外,亦闡述到要“大力發展海洋職業教育,加快培養技能型人才”,指出“普通理論型人員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不足”,提出對策“著力培養實用型、復合型技術人才,為藍色經濟區建設輸送高素質人力資源,以形成集群效應和強有力的科研、人才資源保障。同時,要建立并普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再培訓、再教育制度,及時開展知識更新培訓。” 張樨樨,朱慶林在《海洋科技人才集聚促進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增長的效應研究》一文中,指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科技人才的支撐”,重點從“海洋科技人才,藍色經濟,人才集聚效應”三大方面論述了海洋科技人才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增長的助推效應。胡舒琴在《藍色經濟區建設的問題與對策》中指出:“大力發展海洋高等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構建完善的海洋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單華陽在《淺談山東半島經濟圈建設中的人才資源開發問題》中,闡述到:“山東半島人才結構不合理”,指出應樹立“‘人才多元化,國際化”的理念。葛賢斌在《山東半島城市人才市場現狀及建設路徑研究》中,提出其觀點:“在山東半島城市群治理過程中,人才市場的建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人才在城市群中能否自由、有效的流動,是衡量人才市場的運行是否有效的標準。”
張森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視域下的區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提出其觀點:“與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產業發展要求相比,山東半島七市高等職業教育在整體布局、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從職教資源整合、專業布局調整、推進校企合作、加快科技與產業融合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提升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能力,實現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與區域高等職業教育協調互動發展。”同時對高職專業教育及培養模式提出了見解:“高職教育是一種與社會經濟發展聯系緊密的教育類型,可以為地方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大量實用型、復合型技術人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資源保障。”楊美蘭在《山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與高技能人才培養》中指出:“國際產業結構調整與轉移及國內產業發展的北進與環渤海地區經濟圈的崛起,為山東半島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也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同時提出對策:“需要及時調整高職院校的發展思路及培養目標,采取多種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韓翠蘭在《商貿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挑戰和對策——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為例》中重點對商貿類職業院校的培養模式和缺陷進行分析,指出:“商貿類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質量還遠不能適應半島藍色經濟區內發展需要。培養方案和辦學模式嚴重脫離實際,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不到位。”何潔、秦萬總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實施》中,從“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思路,設計路徑,設計內容與方法,環境與制度保障及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等方面重點論述了在中國高職教育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以工學結合為導向,如何重構人才培養方案”。史綱在《技能型人才需求規格調整及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建設》中,界定了技能型人才的內涵、分類和特征,歸納了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使用狀況與評價,細致分析了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規格與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