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等平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又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可以通過物理實驗的教學,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用結合,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廣泛性和實用性,再用教師豐富的情感和生動風趣的語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講授物理學家逸事活躍氣氛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關鍵詞:物理學習興趣;實驗教學;學用結合;情感語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興趣,便能產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學習效果自然就好。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又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上好序言第一課
序言是八年級物理的前言,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對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針對學生初學《物理》具有一定的好奇心的特點,結合學生身邊常見的物理現象提出相關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為什么鳥兒能自由地停留在高壓線上?為什么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為什么哈哈鏡能使人變相?等等。且出示相關的器材讓學生觀察,在學生感到疑惑而不能回答時,教師告訴學生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現象,學習了物理這門自然科學之后,我們就能理解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物理現象了。學生的興趣通常停留在感官興趣和操作興趣的水平上,他們容易被事物的新奇性吸引,喜歡觀察鮮明、生動、不平常的物理現象。然后做演示實驗,冷水能使未燒開的熱水立即沸騰;倒置的漏斗吹乒乓球;讓太陽光透過玻璃三棱鏡;紙盒燒水等等,這些奇異的現象激發了學生急于學習物理的愿望,同時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新奇的感覺,充滿想象。
二、重視物理實驗,提高學生興趣
(一)通過物理趣味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思索的欲望。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用學生十分熟悉的物體、玩具做實驗,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流體壓強與流速》一課上,我就對學生說:“誰能使開口向下漏斗里的乒乓球不掉下來”學生一聽,頓時來了精神,有幾個平時較頑皮的學生此時也躍躍欲試。結果很多同學都是吸住球,我說:“誰能吹氣而球不掉的?”很多同學都說“不可能”,這時,我找了一個同學用力向下吹氣,結果球沒掉,大家特別差異,我及時引入本節課。在這一節課中,同學積極探索、思考,比較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流體壓強與流速關系的相關知識,以及運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比較牢固地掌握知識,在歡笑聲中感受了學習物理的樂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興趣。尤其實驗教學中應突出實驗、觀察與操作的趣味性,用實驗的趣味性啟發學習興趣,進而轉化成學生的積極求知動力。在實驗操作中培養觀察能力,得到知識,鞏固技能。將部分實驗精心包裝變成小魔術、趣味小游戲、小制作;利用計算機、投影等教學設施,重現實驗的基本情況,把靜態變為動態,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將演示實驗盡可能變成學生實驗,讓學生動手的機會多一些。這樣做,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興趣。
(三)改進實驗,重視自制教具和小型實驗的開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物理實驗的趣味性。如能用好實驗手段,則對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物理教學改革中,對教師自己設計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實驗非常感興趣。因為這種教具和實驗對學生來說,比較親切,參與的吸引力強,簡單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質,富有創造教育的因素,且成本低廉。在課堂的引人中,在隨堂實驗中,在課后作業中和在課題研究中,都可以有自制教具及其小型實驗的用武之地。
三、注重學用結合
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廣泛性和實用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指導生活實踐的意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認識到物理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學生對物理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才會更加努力的學習物理。如:講到“杠桿的平衡條件”時,以桿秤為例,讓學生分析出“小小秤鉈壓千斤”的道理,學習了“簡單機械”后,可看看自行車,它哪部分是杠桿,哪部分是輪軸。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更好的掌握了物理知識,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創造學習的樂趣,飽嘗成功的喜悅。
四、用教師豐富的情感和生動風趣的語言,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帶著積極熱情的微笑走入課堂,帶著熱愛和諧的心情走入課堂,帶著生動形象的語言走入課堂,帶著幽默風趣的智慧走入課堂。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
五、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講授物理學家逸事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科學知識本身是嚴肅的,可表達的方式是可以多樣的。在新課程物理課堂教學中可結合科學成果和科學思想,從教材中精選一些物理學史故事及科學家的趣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如講《光的傳播規律》我們可以結合“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再如《能量》教學中,結合近年我國成功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按時返回指定地點,讓學生思考火箭在上升過程中“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同時號召學生向航天英雄學習。例如,我在講“浮力”一節時穿插了阿基米德鑒定金冠的故事。通過故事的穿插,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也增強了。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只有以學生為本,才能發揮學生的潛能,而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變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教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