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新課改要求探索與應用新型教學模式,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合作教學模式一個有效的新模式。對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力,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內不斷的討論研究,發現問題與知識的盲點。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學生們也在過程中提高了思維創造和合作學習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小組合作教學;實踐應用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教學,學生可以通過相互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共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教學方法,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因此這一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提高,也培養了學生在小組內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能力。
為學生創造條件,做好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實施,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習,那我們必須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避免了班集體教學中往往出現的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參與學習的機會,而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自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1.做好角色的轉變教是手段,學才是目的.為了真正做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能做到自主學習,我們的教師要在教學中力求做到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學習上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時間上支持學生,留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體驗,避免剝奪學生獨立思考的余地,得到自主的空間.行動上精心指導,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把重點放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幫助,通過共同討論交流研究探索,激發興趣,發現知識,這樣學生不但完成學習內容,而且學生的情感世界里容易接納老師,對學習有了一定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做好角色的轉變,教師充當課堂教學的“導演”,以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激勵者的身份出現,而學生才是“主角”。
2.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際關系.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組長的角色很重要,在物色組長的時候,我一定跟談們談心交流,說出自己的真心話,激勵他們更上進,渴望得到他們的相助,爭取他們樂意幫老師協助老師的工作,愿意去幫扶同學,鼓勵學有余力的尖子生積極起來,主動去幫助學困生,把自己的知識無私地教給別人,同時共同進步,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對于每位組長我都會進行物質和精神的獎勵,因此,組長們除了收獲教人的成功也干得開心.課堂里大力表揚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大膽實驗、探究,對學生的偶然失誤持寬容態度;當學生見解出現錯誤或偏差時,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糾正,將機會留給學生;熱情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問和辯論,勇于發表不同意見,使學生有心理安全感;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容量、節奏和時段銜接,給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
3.進行正確合理均衡分組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辦法可以按全班學生依其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乃至社會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要長期實行某種教學模式的嘗試,一方面要考慮可行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學生的適應性的問題.因此,我實行的都是以組間差異為分組原則,即把全班分成8個小組,每組6人,每組都有好、中、差的學生,每組選兩名組長,組長必須幫扶各一名學困生,讓學困生及時有人幫扶,克服害怕數學的心理,帶動他們進步,提高學困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4.小組合作交流的座位合理編排學生課堂中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合作與參與的方式和程度.比如傳統的一排排課桌朝前的座位排列方式,便于同桌的兩位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再大范圍的合作效果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座位上進行調整,具體做法是:每小組的成員盡量靠在一起,最大限度促進學生之間交流討論探究,促進小組活動。
5.認真備課,整合教學內容,編寫好學案課堂中進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離不開學案訓練高,因此,每一周我都會認真閱讀教材,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設計好每一堂課,讓相關知識要點進行整合,編排出課堂學案,在學案中分層訓練,訓練有梯度,讓每一層學生都能有題可做.有了學案,尖子生能在自己做完題后可以去批改小組成員的試卷,及時糾正和幫扶。
6.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課堂環節操作根據學案的設計,課前布置看書閱讀思考的任務,讓學生養成閱讀課本的習慣,并根據思考問題進行看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中,老師的講授新課時,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內,并注重知識的推導過程,指導學生的學法.然后由學生獨立完成課堂練習,這部分的練習分成A、B、C三個不同難度的組別,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完成由易到難的題目,時間大概在20分鐘左右.在此期間,教師主要是巡視,邊巡邊批改學生的答案,并有針對性的批閱尖子部分,在難題部分加以點撥,保證C組學生的答案更準確,這樣就可以放手他們去輔導自己的組員,在練習時間內組長必須完成A、B兩組練習,并且訂正.很大程度減輕了老師的課堂批改壓力,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去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那部分學生.最后,剩下5至10分鐘,這是整節課最關鍵,也是體現“小組互助學習”的時間,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就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存在的疑問、解題方法的歸納、甚至是對知識的獨特理解展開討論,其形式是多樣的,一對一的講解;一對多的點評;同層次的同學各抒己見.我并沒有約束他們的形式,只是重點督促個別不自覺的學生糾正行為,并給他們輔導。
7.給予學困生的精心輔導我們進行教學實踐嘗試的目的就是提高數學的學習質量,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課堂模式的確讓很多學生都活躍起來學習數學,但是依然有很多的學困生的存在,課堂中,組長幫助解決了一部分難題,但怎么全面提升整體成績呢?我這樣處理的:學困生的輔導一方面由優帶差的“一幫一”的形式外,我堅持每天設計一份2–3分鐘練習鞏固題,利用課間時間到課室里給個別學困生做,若能快速答對題的就過關,若不過關的,利用學生空閑的時間抓緊講解鞏固。
參考文獻:
[1]紀振輝.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 (9):224-225.
[2]郭曉燕.小組合作學習之我見[J].甘肅教育,2010 (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