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雨 遲煦
【摘 要】 本文以沈陽師范大學第二屆大學生朗誦大賽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了綜合類大學大學生的朗誦現狀,并對大學生朗誦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 大學生;朗誦;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186-01
改善文化素養,全面提高對于素質方面的教育,是近些年以來我國對于高等教育培養的一個亟需解決的任務,也是對高等院校培養人才模式的一個基礎方向。文化素質其中心思想極為豐富,對這個概念的解讀非常多,理解最主要的中心思想,把握主要方法,遵循人文精神所涵蓋的文化性,具備一定的基礎的本專業相關知識,心理不同程度的變化和優良的品質,不能與相應的人文素質所混淆,偷換概念,這是當下現實中高等教育工作者所要面對的問題。在對大學生有關人文精神和素質的培養中,需要不斷促進大學校園文化藝術的培養,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群體素質,從中所學習到的內容必定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隨著不久前中華古詩文經典朗誦工程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的啟動之后,反響極佳,此類活動也開始受到了各地不同高校的重視。
在這一現實狀況下,沈陽師范大學舉辦了第二屆“誦經典,品書香”經典名篇朗誦會暨全國大學生中華經典美文朗誦大賽校內選拔賽。最終,專業組同學的《木蘭辭》和非專業組同學的《閃耀吧,青春的火光》獲得了本次大賽的一等獎。《喊黃河》、《將進酒》、《報任安書》等節目分別獲得了二、三等獎。通過各獲獎同學的表現和參賽作品可以看出,各位參賽同學的吐字發音清楚準確,語言生動活潑,在節奏的把握上富于變化,對于朗誦的內容中詞、句、段之間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把握的較好,能夠比較恰當準確地表情達意,將經典名篇中的主要思想傳遞給受眾,富有形象地表達經典篇目其核心內容,用聲音渲染氣氛,給觀眾帶來了一場關于經典的視聽盛宴,學生在表達時不矯揉造作,不夸張別扭,整體效果毫無違和感。從參賽作品來看,不僅有古體詩《木蘭辭》、《將進酒》,也有現代詩《閃耀吧,青春的火光》、《喊黃河》,可謂是選材豐富,富于變化,充分體現出當代大學生們對經典名篇作品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詮釋。
目前,對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因為科技的飛速發展和進步,想要認認真真的讀書和閱讀越來越難,人們更多的是在看手機、看電腦。通過對經典進行全新形式的朗誦,能夠使得高校的學生在繁忙的學業壓力之余,營造一種銳意進取的大學文化氛圍,一份來自精神世界的愜意,并從中學到書本上所沒有的現實生活中的理性,通過舉行類似的活動和比賽也能夠使學校建設符合其自身歷史與未來發展的文化品位與格調,使高校的未來發展更具其自身獨有的特色。而通過誦讀經典,學生可以從中提升文化素質,涵養情趣,拓寬視野,使自己在成長中發現不足,查缺補漏,專業的同學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本專業的相關知識,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努力成為身心健康的有用之人。
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透過各類無營養價值的綜藝節目去發現文字的魅力,發現其背后的故事。
通過在高校舉辦的各類朗誦比賽和相關活動不難看出,朗誦比一般朗讀,更抒情,富有藝術性和音樂感。一些非文學類的作品,如書信,在作為朗誦的材料之后,會極大程度的偏向于表現個人的思想感情,朗誦者在表達時很自然的帶上非常明顯的文學色彩。而文學類的作品通過專業的朗誦是能夠再現作品中所描寫的人物、場景、環境、氣氛和生活,極大程度的在表達時發揮作品所獨具的魅力和其中蘊含的道理。
作為一名朗誦者,首要條件是具備一定的文學修養,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在朗誦所要求的表情達意的前提下,分析其所選的文學作品,其次,朗誦者,要熟練的掌握發聲的各種技巧,將自己的發音標準化。極其關鍵的一點是善于運用語調語氣;朗誦者要有一定的舞臺表演的修養和意識,并且能夠熟練地掌握舞臺調度,要有自然的表情和真實的情感流露,這是朗誦過程中的重要條件。對于要參加朗誦比賽的同學,則需要根據場合和聽眾的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水平和特長,從眾多作品中選出最合適的那一個。
反復朗誦名家名篇,文章里的優美詞句、工整的行文特色會在不斷的重復中被接納、牢記。只有不斷積累的這樣一個過程,學生的表達能力才會慢慢的有所提高。
在朗誦時,還能夠培養學生在獨立閱讀方面的能力。反復的朗誦,使其達到“熟讀成誦”的地步,不難發現其中的奧妙,同時也會在誦讀的過程中對字句的理解達到一種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在養成了朗誦的習慣之后,意味著對文學作品有了良好的學習基礎,并在誦讀的過程中練習了獨立閱讀的能力。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沈陽師范大學舉辦的朗誦大賽很有意義也很有必要,創建了一個平臺,能幫助同學們查缺補漏,發現自身在朗誦方面的不足。通過比賽,也充分的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同時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喜歡上經典誦讀,激發師生品讀經典的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升校園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