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焱 鄒丹
【摘 要】新媒體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使大學生置身于信息的包圍中,在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內容以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沖擊。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新媒體技術,將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關鍵詞】大學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197-01
一、新媒體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在新時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想要發展,必須借助新技術的力量,不斷完善與創新,突破舊有模式,改變傳統思想。有效的把新媒體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新媒體不斷發展進步的需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需求。以新媒體技術來增加時代感和對學生的吸引力,有利于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靈活化,更有利于學生對其的學習和理解。只有全面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充分把握和認識它們的發展過程和趨勢,才能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更好的維護思想政治教育穩定的發展。
二、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一)對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模式的沖擊。新媒體的傳播使得傳統教育模式受到挑戰。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中,教育手段往往比較機械化,一些權威的經典政治理論較為枯燥難懂,難以被學生吸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教學形式重在灌輸知識,學生和老師處于不平等地位,老師在教學中處于絕對權威,學生處于單向的接收狀態,兩者之間缺少互動。由于傳統的教育模式比較陳舊跟不上時代潮流的發展,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新媒體技術開始被運用。新媒體給學生自由發布言論、進行網絡社交等活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能夠加快教育者身份的轉變。
(二)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沖擊。新媒體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內容是復雜多樣的,這容易造成信息的泛濫和不受控制。新媒體環境下人們言論自由,一些反黨反社會的言論也層出不窮,大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還處在長成的時期,對是非的判斷能力弱,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負面作用。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極力宣傳發揚資產階級的三觀,將西方思想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企圖以此腐蝕青年一代的思想。新媒體的應用,雖然為我們帶來了海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并不是全部都可以作為有效資源,對于消極的落后的,必須有效的鑒別和甄選。
(三)對大學生思想觀念的沖擊。新媒體環境下,文化的發展呈現出復雜的多元化狀態,部分新媒體信息真假難辨,對大學生具有一定的誘導性,容易導致大學生思想偏差、決策失誤等問題。一些大學生在面對新媒體信息時選擇被動地接受,對信息中所表達的觀點缺乏思考和判斷,大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產生偏聽偏信、人云亦云的現象。遇到問題大家不再通過查閱書籍和整理資料來解決,而是通過網上搜索引擎快速找到結果,將若干搜索出的結果拼湊刪減過后得出答案,這樣跨越過程直奔結果的的“學習”方法在大學生中已經變得十分普遍。大學生對新媒體的過度依賴和沉迷,會使其形成惰性思維和惰性心理,長此以往,大學生將極度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缺乏思想的創造力。
三、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打造因時而進的創新模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因時而進。大學生習慣在網絡上表達自己,他們在微信、微博、QQ等平臺上書寫心情、記錄人生、展示個性,教育者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來打破“你教我學”傳統教育模式。以形式多樣化、案例鮮明化的教學模式來打造因時而進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模式。例如,正在流行起來的慕課混合式教學。該種類型的課程每學期全國高校有三萬多在校大學生選修,極大程度上將新媒體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在一起。學生通過線上自學,測試合格后才可以通關。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將課堂環節管理的井井有條,開創了全新的教學模式。
(二)充分利用網絡豐富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利用網絡豐富內容。在價值觀日益多元,全球化、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網絡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我們必須了解和把握的時代課題。充分利用新媒體新技術,以符合國情和時代要求的教學內容,進行理論說服和價值引領的同時,也要更加豐富教育內容。例如,設置大學生網絡選修課,增加選修課的趣味性、實用性,以此來拓展填充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使大學生除了學習基礎主干課外,更能對其選擇的選修課領域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還應提升課堂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把理論融入故事,用故事來講清道理。
(三)提高大學生的辨別能力。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辨別能力。互聯網是一個開放性極強的環境,如果不加以必要的約束和監督,各種撲面而來的腐蝕人心、消極懈怠的信息,將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大學生的辨別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應該利用好新媒體平臺的優點,傳遞正面能量,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發布正確健康、先進有益的消息,讓大量積極的信息取代落后腐朽的信息。當代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正確面對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喜與憂,并對信息作出正確的認識和解讀,是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努力做到的。
參考文獻:
[1]高崧韜.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D].吉林大學,2015.
[2]田梅.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神州(中旬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