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靜 ,周金城 ,劉大尚 ,3
(1.岳陽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教育研究所,湖南岳陽414000;2.湖南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岳陽414006;3.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武漢430079)
近年來,在教育部推進的“雙一流”建設、學科評估、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本科專業綜合評估、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等重大改革舉措中,國內普通高校普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為了增強學校競爭力,提高學校在各類評估中的排名,紛紛采取各種措施應對,除了以往常見的硬件建設,這次更加注重無形的軟件建設,如強化以績效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為留人才提高待遇,甚至不惜血本到處“挖”人,導致各高校人才引進待遇層層加碼,國內高校競爭白熱化。
湖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截至2016年年底,湖南省共有普通高校108所(不含國防科技大學、獨立學院)。其中,本科院校36所,高職(專科)院校72所;17所本科院校為研究生培養單位;普通本專科(高職)在校生122.50萬人,在學研究生7.08萬人。但是湖南省普通高校的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水平一直較低,近年來更是有進一步走低的態勢,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湖南省普通高校的發展形勢顯得異常嚴峻。
對于地方普通高校生均經費問題都是從發展不平衡性或配置公平來研究(戴文靜等,2012;嚴全治等,2016),[1][2]對高校競爭問題主要從薪酬品牌、人才、生源等角度來研究(周金城等,2011;陳曉菲,2015;然玉,2016;王云鵬,2016),[3][4][5][6]現結合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水平對高校競爭力的影響,分析湖南省普通高校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水平現狀,最后提出若干政策建議。
“雙一流”建設、學科評估、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本科專業綜合評估等的評價內容較為一致,主要包括:第一,專任教師數、專業生師比等反映教師數量的指標。第二,學科帶頭人、代表性骨干教師、高職稱教師與博士學位教師、高水平教師、中青年教師培養等反映教師質量的指標。第三,學術論文質量、出版專著、出版教材、科研獲獎、科研項目、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情況、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上報告情況等反映教師科學研究水平的指標。第四,課程教學質量、導師指導質量、在校生質量、畢業生質量等反映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第五,代表性重點實驗室、基地、中心、重點學科、卓越計劃等平臺,圖書資料情況(中外文藏書、期刊、數據庫等)、網絡課程、儀器設備總值、實驗室總面積、教學儀器設備值等反映學校人才培養或科學研究條件的指標。第六社會服務特色與貢獻、學科聲譽等其他指標。第五方面主要表現為硬件建設,無疑需要投入大量經費。第三、四、六基本上也取決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但是現在教師的人力成本非常高。僅引進1名博士的一次性補貼(含購房補貼、安家費、科研啟動費等)一般在20萬元以上,要是引進院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動輒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普通高校轉型發展同樣存在較大的經費支出需求。中央發布的《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引發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熱潮,為了率先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占領先機,紛紛制定并實施轉型發展方案。但是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對實驗實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購先進的設備設施建設工程實踐中心、實習實訓基地,引進、培養雙師型教師,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
國內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收入的主要來源包括公共財政教育經費、事業收入(學費、住宿費等),以2015年為例,分別占到51.6%、32.2%。由于政府對學費、住宿費等收費管理嚴格,在學生人數既定的條件下,各省普通高校教育經費收入的差距主要來源于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的差異。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即由高校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的公共財政預算撥款,包括教育事業費、基本建設費、科研經費等,其中教育事業費主要用于對教師的工資福利支出、對學生的獎勵金和助學金、教學業務與管理、教師培訓、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及圖書資料購置等。可見,不論是學校的硬件建設水平,還是能提供的教師待遇水平,都取決于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水平。由于公共財政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水平差異,導致各高校教師的工資福利福利水平逐漸拉大,以2015年為例,全國高校教師平均工資為8.75萬元,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重慶等地分別為 11.25、9.56、9.69、10.15、9.98、9.45萬元。
表現在高校發展水平上,在2017年公布的國家一流建設學科高校名單中,湖南僅有4所,而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分別有 21、14、13、20 所。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顯示,A+、A類學科湖南僅有3個,遠遠低于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的126、52、40、24個。
2015年,時任省長杜家毫同志提出“教育投入不應簡單地與財政收入、地區生產總值掛鉤,而是要力爭生均投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并且隨著全國平均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下一步要分兩段推進:第一階段先達到中部地區平均水平,第二階段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表1是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央屬普通高校、地方普通本科學校、地方普通高職高專學校三類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的現狀。“全國排名”總數有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但是中央屬普通高校“全國排名”只有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因為全國只有2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擁有中央屬普通高校。中部地區包括6省,分別為山西、河南、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其中江西、山西沒有中央屬普通高校,所以中央屬普通高校“中部排名”總數只有4個。表2為湖南省各級各類學校、普通高校的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
湖南省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水平的現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湖南省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平均水平不僅在全國,即使放在“中部塌陷”的中部地區,排名均墊底。“中部塌陷”是指中部地區高校生均教育經費支出不僅低于東部地區,還低于西部地區。[7]湖南省排名基本處于倒數第一名或倒數第二名。
二是湖南省中央屬普通高校、地方普通本科學校、地方普通高職高專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水平排名在全國、中部地區墊底。中央屬普通高校、地方普通本科學校倒數第一名。普通高校、地方普通高職高專學校倒數第二名,只高于江西省。
三是湖南地方普通高職高專學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相比中央屬普通高校、地方普通本科學校,更是嚴重偏低。2015年,地方普通高職高專學校為8 939元,只有湖南省普通本科學校的66.8%,湖南省中央屬普通高校的51.7%,全國地方普通高職高專學校平均值的70%。
四是湖南省政府對普通高校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的支持力度較低。表2顯示,湖南省普通高校公共財政教育經費遠遠低于各級各類學校平均增速。另外,因為全國高校教育收費標準統一(見《關于進一步規范高校教育收費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等文件),事業收入較為固定,因此,可以通過財政預算收入與事業收入的比值反映政府財政投入的支持力度。湖南省普通高校財政預算收入與事業收入之比為1.43,低于全國平均的1.61。
五是自2012年以來,湖南省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逐年下滑,也排名不斷下降,前景不容樂觀。2012-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分別為14774、14251、13 421、12 553元。特別是 2015、2016年,全國排名、中部排名均屬于倒數第一名或第二名。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12 281元,全國平均為18 748元,排名第30位;中部地區平均為13 783元,排名第6位。
為了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提高湖南省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水平,提升薪酬水平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提升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提升湖南省普通高校在各類評估、排名中的競爭力,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要建立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的逐年增長機制。教育部、財政部同樣要重視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外的其他中央屬高校的撥款,對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要得到同等重視。湖南省政府要明確合理增長路徑,建議近五年對省屬高校生均財政撥款的平均增速不得低于近五年省本級財政收入的平均增速。
二是省政府要更加重視普通高校公共財政教育投入。近年來,湖南省政府非常重視教育投入,2012-2015年,年均增長15%,但是更多投入到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投入同期年均僅增長7.1%,特別是2013、2015年出現負增長。
三是要更加重視地方普通高職高專學校的公共財政教育投入。地方普通高職高專學校肩負著培養社會稀缺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重擔,但是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遠遠小于普通本科學校,顯然是極不合理的。
四是除了提高普通高校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支出水平,還要提高普通高校公共財政預算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建議打通生均公用經費與專項經費,以經常性、整體經費投入逐步取代專項經費投入,以硬件投入為主轉變為逐步增加教師工資福利支出,完善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注重高校自主發展能力。
[1]戴文靜,周金城.基于基尼系數的高職教育生均經費地區配置公平性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10).
[2]嚴全治,余 沛,田虎偉.省域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經費支出的時空演變特征和影響因素[J].高等教育研究,2016(7).
[3]周金城,陳樂一,魏 紫.高校教師薪酬水平的國際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1(4).
[4]陳曉菲.民辦高校品牌建設與品牌營銷研究[J].北方經貿,2015(6).
[5]然 玉.高校人才競爭別成“砸錢搶人”[N].長江日報,2016-12-16.
[6]王云鵬.基于市場營銷理念的高校生源競爭及改進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6(23).
[7]于 偉.“中部塌陷”:高校生均教育經費差異透視[N].光明日報,201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