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成,毛雪晨
?
小球類運動對男大學生焦慮情緒影響的研究
蔣 成,毛雪晨
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210014。
目的:探究小球類運動對男大學生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的影響作用。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將60名男大學生隨機分為3組,分別參與羽毛球課程、網球課程和乒乓球課程,采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Formy)測量其12周后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的變化情況。結果:(1)12周后,參與不同運動課程的男大學生其狀態焦慮都有所下降(p<0.05),其中羽毛球運動課程和網球運動課程的降低作用效果較佳;(2)12周后,網球運動課程和乒乓球運動課程對男大學生特質焦慮的影響作用不明顯(p>0.05),而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特質焦慮的降低作用顯著(p<0.05)。結論:相較其他小球類運動而言,羽毛球運動和網球運動對狀態焦慮有更好降低作用,而羽毛球運動對特質焦慮有更顯著的降低作用。
小球類運動;男大學生;狀態焦慮;特質焦慮
大學生面臨學業、工作、人際關系等多重問題,由于他們沒有合適的情緒發泄渠道,也沒有掌握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因而負面情緒不斷積壓[1]。近年來大學生因情緒障礙造成的自殺他殺事件屢見不鮮,引起了人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視[2]。有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可以使鍛煉者良性心境提高、負性心境下降,而短期(即時)的體育鍛煉可降低狀態焦慮,長期的體育鍛煉可降低特質焦慮[3]。但是否任何運動均對降低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有顯著成效,而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而言,參與不同的運動其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的變化是否具有差異等問題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4]。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之上,在嚴格控制變量的要求下,分別對不同的男大學生進行不同的運動干預,旨在研究不同的小球類運動對男大學生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的影響效果。

發放問卷回收問卷回收率有效問卷有效率 實驗前14013093%11588% 實驗后1009898%8082% 總計24022895%19586%
在南京三所高校招募的志愿者中隨機選取60名運動經歷較少的男大學生為本次實驗對象,其年齡在19到23歲不等,專業文理不相同,身體基本健康,無重大疾病史,學習和生活情況基本穩定。實驗前,與60名被試簽訂知情同意書,被試需按照真實情況填寫問卷,愿意克服困難完成為期12周的實驗內容,并且在實驗期間不參與其他的實驗[5]。實驗前后共發放240份問卷,回收問卷228份,回收率為95%,其中有效問卷為195份,有效率為86%。
1.2.1 問卷調查法 采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該量表是美國心理學家斯皮爾伯格等人編制的《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ventory, STAI)共有40題,分為兩張問卷[6]。第1- 20 題為《狀態焦慮量表》(S- AI),主要用于評定即刻或最近某一特定時間的恐懼、緊張、憂慮或神經質的體驗或感受,是一種暫時性的情緒波動狀態;第21- 40 題為《特質焦慮量表》(T- AI),用于評定人們在焦慮傾向上相對持久的人格特征,是一種穩定的情緒體驗[7]。
其中《狀態焦慮量表》的再測信度為0.16-0.54,《特質焦慮量表》的再測信度為0.73-0.86,《狀態—特質焦慮量表》的一致性效度為0.41-0.57[8]。由于STAI擁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故選為本次研究的測量工具。
1.2.2 實驗法 將60名男大學生隨機分為3組,每組20名被試,測其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得分差異性,若3組均無顯著差異,則可進入實驗,否則重新分組,直至差異不顯著為止[8]。
實驗12周期間,3組被試分別參與不同的運動課程,其中組1參與羽毛球運動課程,組2參與網球運動課程,組3參與乒乓球運動課程。運動課程每周安排兩次,一次2-3h,被試每周運動時間在2-3h左右[9]。
1.2.3 數理統計法 實驗結束后,對3組被試發放STAI量表,并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實驗結果進行數據分析[10]。具體使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獨立樣本Tukey-HSD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
剔除組1 的4名無效數據和組2的3名無效數據后,對53個有效狀態焦慮得分進行F檢驗,得表1。
從表1得知,組1的16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42.125,標準差為11.081,組2的17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43.059,標準差為8.227,組3的20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47.200,標準差為8.835。雖然3組被試實驗前的狀態焦慮均分不同,但經單因素分析得其差異不顯著(>0.05),所以可視3組被試實驗前其狀態焦慮在同一水平,具有可比性,符合實驗隨機性分組要求。

表1 實驗前3組狀態焦慮得分差異性檢驗
由于實驗過程較長,流失了6名被試,再剔除無效問卷,最終對剩下的47組有效狀態焦慮得分進行F檢驗。得表2。

表2 試驗后3組狀態焦慮得分差異性檢驗
注:*表示<0.05
從表2得知,組1的15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34.467,標準差為9.133,組2的15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39.733,標準差為8.311,組3的17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43.688,標準差為9.300。經單因素分析,3組被試試驗后狀態焦慮差異顯著,(<0.05),可知3個不同的運動課程對狀態焦慮的干預效果是不同的。
為比較3個不同運動課程對被試狀態焦慮干預效果的差異,我們進行兩兩獨立樣本Tukey-HSD檢驗,得表3。

表3 3組被試試驗后狀態焦慮得分差異性檢驗
注:*表示<0.05
由表3得,組1和組2、組2和組3的被試試驗后狀態焦慮得分差異不顯著(>0.05),而組1和組3的被試試驗后狀態焦慮得分差異顯著(<0.05)。由此可知,羽毛球課程與乒乓球課程對狀態焦慮的影響差異顯著,而網球介于二者之間,與羽毛球課程和乒乓球課程差異均不顯著。
為求得3組運動課程對被試狀態焦慮的具體影響效果,我們對試驗后余下的51組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得表4。

表4 實驗前后被試狀態焦慮的組內得分差異
注:*表示p<0.05
表4顯示,3組被試在實驗前后其狀態焦慮得分均有顯著差異(<0.05),可知,3種運動課程對被試的狀態焦慮均有顯著的降低作用。再結合表2表3的數據可知,相較其他小球運動而言,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狀態焦慮的降低作用比乒乓球運動更顯著,而網球運動對狀態焦慮的降低作用介于二者之間。
分別剔除3組4名、5名、2名的無效數據后,對49個有效特質焦慮得分進行F檢驗,得表5。

表5 實驗前3組特質焦慮得分差異性檢驗
從表5得知,組1的16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42.312,標準差為8.769,組2的15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45.800,標準差為6.742,組3的18名被試狀態焦慮得分均值為47.500,標準差為6.742。雖然3組被試實驗前的特質焦慮均分不同,但經單因素分析得其差異不顯著(>0.05),所以可視3組被試實驗前其特質焦慮在同一水平,因此,具有可比性,符合實驗隨機性分組要求。
排除流失被試和無效問卷,最終對剩下的46組有效特質焦慮得分進行F檢驗,得表6。

表6 試驗后3組特質焦慮得分差異性檢驗
注:**表示<0.01
從表6得知,組1的14名被試特質焦慮得分均值為33.642,標準差為9.708,組2的15名被試特質焦慮得分均值為40.200,標準差為8.028,組3的17名被試特質焦慮得分均值為44.647,標準差為8.717。經單因素分析,3組被試試驗后特質焦慮差異顯著,(<0.01),可知三種不同的運動課程對特質焦慮的干預效果也是不同的。
為比較3個不同運動課程對被試特質焦慮干預效果的差異,我們進行兩兩獨立樣本Tukey-HSD檢驗,得表7。

表7 3組被試試驗后特質焦慮得分差異性檢驗
注:*表示<0.05
由表7得,組1和組2、組2和組3的被試試驗后特質焦慮得分差異不顯著(>0.05),而組1和組3的被試試驗后特質焦慮得分差異顯著(<0.05)。由此可知,羽毛球課程與乒乓球課程對特質焦慮的影響差異顯著,而網球介于二者之間,與羽毛球課程和乒乓球課程差異均不顯著。
為求得3組運動課程對被試特質焦慮的具體影響效果,我們對試驗后余下的46組數據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得表8。

表8 實驗前后被試特質焦慮的組內得分差異
注:*表示<0.05
表8顯示,只有組1被試在實驗前后其特質焦慮有顯著差異(<0.05),而組2與組3 被試在實驗前后其特質焦慮均沒有顯著改變。再結合表6表7的數據可知,在小球運動中,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特質焦慮的降低作用效果顯著,而網球運動和乒乓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特質焦慮的降低作用均不顯著。
實驗結果表明,對于經常參加小球運動的男大學生來說,羽毛球運動對降低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的作用更為顯著。這與Morgan(1979)[10]的早期研究,在功率自行車上進行大強度運動對狀態焦慮沒有影響的結論是不一致的。李梁的研究發現,身體鍛煉能有效的降低焦慮與抑郁水平、增進心理健康[11]。本實驗驗證了這一結論,通過一段時間的身體鍛煉可以有效的降低大學生的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水平,這一結果與鍛煉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相契合。本次實驗發現,在小球運動中,羽毛球運動更有利于降低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水平,由于本次實驗被試以男生為主,限制了實驗對象的多樣性;實驗過后對焦慮評價時間上的規定有所不同,因此,出現在文獻資料中的分歧可能與評價時間的選擇和實驗對象不同有關。
盡管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下降機制的全面性還不十分明了,但可以推斷出體育鍛煉對降低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掌玉宏研究發現,體育鍛煉之所以能改善鍛煉者的情緒狀態,可能是因為鍛煉促進大腦分泌一種類嗎啡作用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可降低抑郁、焦慮以及其他消極情緒[9]。這也驗證了本研究的第1和第2假設。實驗數據表明三種實驗課程實驗前后其狀態焦慮得分均有顯著差異(<0.05),可知,三種運動課程對被試的狀態焦慮均有顯著的降低作用。而只有組1被試在實驗前后其特質焦慮有顯著差異(<0.05),所以在小球運動中,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特質焦慮的降低作用效果更為顯著。這也驗證了以上研究。
本次實驗只采用了實驗組,沒有加入對照組,這給實驗的結果可能造成一定的誤差。本研究的實驗對象大多是平時缺少身體鍛煉的,而體育鍛煉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境遇,鍛煉的項目、場所容易使其產生興奮狀態,因此,能有效的降低焦慮水平。另外,未因此差異性的顯現是由于實驗過程中實驗時間太短,還需進一步進行深究。總的來說,羽毛球、網球和乒乓球運動都能改善男大學生的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但羽毛球比乒乓球和網球更有利于降低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
(1)三種小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的狀態焦慮均有降低作用,這與前人研究的結果相似,也部分證實了研究假設1[12]。但三組小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的狀態焦慮干預作用效果存在差異。具體而言,相較其他小球運動,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狀態焦慮的降低作用比乒乓球運動更顯著,而網球運動對狀態焦慮的降低作用介于二者之間。
(2)三種小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的特質焦慮干預作用存在差異,實驗數據推翻了研究假設2。在小球運動中,羽毛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特質焦慮的降低作用效果顯著,而網球運動和乒乓球運動對男大學生特質焦慮的降低作用均不顯著。
(1)對男大學生而言,經常參與小球類運動有助于預防或降低其焦慮情緒;對于有焦慮困擾的男大學生,可以每周安排固定時間進行小球類運動,有助于緩解其焦慮癥狀。
(2)在運動項目選擇上,如果是想降低狀態焦慮情緒,則羽毛球和網球運動比乒乓球運動更有利于達到效果;若是想改變特質焦慮,則羽毛球運動應該是首選項目。
(3)本次研究是鑒于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的進一步探究,繼而設立三個實驗組進行干預效果的對比,在實驗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考慮到控制變量,其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13]。但考慮到科學嚴謹性和推廣性的要求,未來的研究,應增設無干預的對照組,并擴大樣本量,還可引入性別這一變量進行討論。
[1] 張文琛.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成因分析及對策[J].競技導刊,2010(07):78~79.
[2] 劉 華.大學生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J].濟寧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26(01):87~88.
[3] 陳作松,季 瀏.身體鍛煉對情緒調節的影響機制述評[J].心理科學,2003,26(04):740~737.
[4] 張力為,任未多.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進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38~584.
[5] 伍澤蓮.焦慮特質對不同強度負性情緒信息的感受性[D].重慶:西南大學,2010.
[6] Byrne A, Byrne DG. The effect of exercise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other moodstates: a review. J Psychosom Res. 2013,37: 565~574.
[7] Andreas S.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disorders[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9, 116: 777~784.
[8] 李文利,等. 狀態特質焦慮量表中國大學生常模修訂[J].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31(01):108~112.
[9] 掌玉宏.不同球類運動對大學生焦慮和抑郁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學,2010,(10):77~78.
[10] Morgan W P. Anxiety reduction following acute physical activity.[J]. Psychiatric Aspects of Sports, 1976, 9(03): 36~45.
[11] 李 樑.不同身體鍛煉情境對大學生焦慮、抑郁情緒影響的實驗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38):107~111.
[12] 楊冬鈞.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焦慮、抑郁心理影響探析[J].體育學刊:理論版,2010,9(05):240~230
[13] 李文川,等. 運動強度與類型對大學生狀態焦慮影響的實驗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7,29(05):111~117.
[14] Beem A. Regular exercis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personalit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Preventive Medicine, 2006(09): 273~279.
[15] 楊 劍,田石榴,李紅武,等.健身運動處方鍛煉影響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學,2002(04):127~129.
[16] 宋程華.論體育鍛煉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J].當代教育科學,2009,13(11):63~6.
[17] 劉春梅.運動強度對大學生狀態焦慮的影響[J].體育科學研究,2007,11(03):84~87.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with Small Ball Sports on the 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Mild Anxiety
JIANG Cheng, MAO Xuechen
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14,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mall ball sports with different level on 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mild anxiety. Method: Experimentation,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ixty male students with familiar exercise experi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 respectively participated in different sport intervention, and their anxiety level was measured in different periods with the SIAM before the experiment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Finally, all data collected was conducted wit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12 weeks, all the scores of state anxiety have significantly reduced(p<0.05)while the scores of group 1 and group2 have more obvious reduce than group3(2)After 12 weeks, to the trait anxiety level,the scores of group 1 have significantly reduced(p<0.05)while other groups haven’t shown obvious reduce. Conclusion: The small ball sports did have an effect of lowering levels on the state anxiety of the male college students, but badminton is better.
Small ball sports; Male college students; State anxiety; Trait anxiety
G804.85
A
1007―6891(2018)06―0048―04
10.13932/j.cnki.sctykx.2018.06.13
2018-09-07
2018-09-10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6KJD3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