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倩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生鮮農產品生產營銷已經成為當下重要焦點話題。本文通過對“互聯網+營銷”平臺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深層影響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關優化策略。打開生鮮農產品營銷供應鏈瓶頸,擴寬生鮮農產平營銷供應鏈途徑,通過結合“互聯網+營銷”的平臺模式,將我國生鮮農產品更為信息化的市場發展得以實現。
關鍵詞:“互聯網+營銷”;生鮮農產品;供應鏈
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下應用最為廣泛的實用技術,通過互聯網與營銷相結合的方式,即“互聯網+營銷”平臺。并將其應用到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之中,通過技術創新、體系完善、實時交流等方式,對傳統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進行結構改革,使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發展更為立體化與現代化。
一、生鮮農產品供應鏈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迅猛發展,農業產業發展在其帶動影響下日益變化突飛猛進。其中,生鮮農產品作為當下我國百姓主要的食用供給品,有其鮮明的重要性與作用性。我國傳統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主要由生產基地(生產戶)、各級產品批發市場、初級加工機構、集中配送部門組成。從各組成部分中可以看出,該體系機構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與直線性,該生鮮農產業供應鏈的流程性比較明顯,這也是傳統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主要特點。而該供應鏈的終端是分布市場的零售商,如大中型超市、農貿市場、門市店面等。在由這些終端將生鮮農產品向消費者兜售,最后形成一整套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將原產品、加工產品、物流配送、信息經營、經濟資金進行體系統一。
現階段,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與互聯網的逐漸普及,“網絡電商與電子商務”作為新興的營銷平臺將傳統生鮮農產品供應鏈以更為立體、明朗的體系化結構呈現出來。徹底將互聯網與營銷進行統一整合,即:“互聯網+營銷”平臺的誕生。
從圖2中可以看出,“互聯網+營銷”平臺的應用增強了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化與創新化,使消費者可以通過更為便捷、效率的渠道對生鮮農產品進行選購,這種新穎的購物方式促進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另外,也是整體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的戰略發展出現側移,其注重了對生鮮農產品的冷凍物流、配送安全、技術維護等。
二、“互聯網+營銷”平臺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各子集的影響
(一)生產結構系統
農業生產者是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主體,目前,我國農產品生產主要依附于地域級農業生產者。由于我國農業產業體系機構的特殊性與相對發展的滯后性。導致了我國農業生產與產品經營出現脫鉤情況,造成大量農產品無法進行渠道銷售,這種瓶頸現狀極大阻礙了我國生鮮農產品銷售的良性發展。基于這種現狀同樣為農業生產者的自身利益造成較大影響,其中包括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收入、利益獲得等。而通過應用“互聯網+營銷”平臺實現了擴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的重要作用。農業生產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營銷”平臺,將自家的產品信息與規模特點進行平臺登記,平臺則以信息共享與資源發布的方式將其進行網絡擴散,使更多的企業商家與消費者認知、了解與接收該優良產品。相反,農業生產者可以依據“互聯網+營銷”平臺中的客戶需求與政策信息,針對性、計劃性的對其生產的農產品數量、種類進行結構調整,避免了“大量浪費與不符要求”的問題弊端,對其生產成本與投入消耗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這對提供農業生產者收入與發展我國農業現代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更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進步創新奠定重要基礎。
(二)集散結構系統
首先,“互聯網+營銷”平臺為生鮮農產品零售商與相關商業提供更為完善、創新的發展空間。“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目前我國商業經營的發展主體,其規模之大、影響之重世人矚目。生鮮農產品零售商通過應用電子商務平臺將產品以一種全新的營銷方式呈現出來,即020模式(Onlinetooffline),這種模式的優點在其“線上、線下”,線上可以以農業生產為“重點核心”,將產品的質量、價格、優勢進行合理化競爭,采用“優勝劣汰”的競爭方式;線下則以互聯網為平臺,對相關產品的服務、物流的配送、體系的完善進行競爭。并對消費者的心理動向與實際需求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充分將“互聯網+營銷”平臺的實質作用發揮出來。
因此,“互聯網+營銷”平臺為生鮮農產品零售商帶來更大的經濟利潤與利益獲得。并將生產源頭、服務運行、零售機構以“一條龍”的統一形式體現出來,實現了我國零售行業的信息化與網絡化,對現代經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手作用。其次,對我國冷鏈配送行業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由于“互聯網+營銷”平臺的特殊性與生鮮產品的特點性,在進行實際配送運輸中經常會遇到保鮮、冷藏等關鍵問題。例如:季節變化多生鮮農產品的影響、地域溫度對生鮮農產品的影響等,而目前我國冷鏈配送領域諸多技術還不夠完善,存在較多弊端與不足。因此,借助“互聯網+營銷”平臺的應用可以促進冷鏈行業的技術提升與機制完善。最后,對中、小生鮮電子商務企業影響頗大。“互聯網+營銷”平臺更適用于中小生鮮電商企業,中小電商企業的靈活性與適應性較強,在進行“互聯網+營銷”平臺搭建時不必投入過多成本,可以批發+零售的方式,按照“多種類、少數量”的發展核心,將生鮮農產品信息以互聯網平臺發布的模式,不斷擴大其產品知名度。另外,對資金周轉與把控的更為靈活也是中小生鮮電子商務企業的主要優勢之一。
三、“互聯網+營銷”平臺對生鮮農產品整體供應鏈的作用
首先,“互聯網+營銷”平臺是原有的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流程環節數量、機構模式得到精簡。并對其整體機構體系進行顛覆性的優化與創新。將傳統的固化生鮮農產品供應鏈進行動態的模式轉變。極大限度地提升了供應效率與安全保障,對供給雙方與零售消費等諸多方面進行革新化促動。其次,實現了生鮮農產品虛擬供應鏈的形成。基于“互聯網+營銷”平臺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基礎上,進而衍生了相關虛擬供應鏈的形成。該供應鏈主要以“消費者”為核心,消費者可以通過虛擬供應鏈對生鮮農產品的種類、數量、配送方式自主選擇,并以“訂制”的方式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發送,實現了一體化生鮮農產品選購。最后,“互聯網+營銷”平臺的應用提升了生鮮市場競爭力,促進了生鮮農產品的優質性。生鮮電商企業會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并對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進行全面創新,將“服務”作為主要實質核心,將產品“質量”作為基礎核心,并通過質量帶動服務、服務帶動效率、效率帶動利益的形式不斷提升自身企業發展。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生鮮農產品供應鏈有其鮮明的弊端性與局限性,不符合當下的市場發展需求。通過“互聯網+營銷”平臺的應用,結合我國生鮮農產品供應鏈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創新手段,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層分析與研究,以“促發展、保質量”的營銷、生產原則,切合實際的將“互聯網+營銷”平臺的實質作用發揮出去,為我國經濟建設與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保障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玉.“互聯網+營銷”平臺對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深層影響[J].現代食品,2017,7(13):19-22.
[2]但斌,鄭開維,劉墨林,等.基于社群經濟的“互聯網+”生鮮農產品供應鏈C2B商業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28(8):16-23.
[3]邵騰偉,呂秀梅.基于F2F的生鮮農產品C2B眾籌預售定價[J].中國管理科學,2018,24(11):14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