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靜
摘 要: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刻領會國有企業高質量的重大意義,精準聚焦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為積極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可行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國企,混改,高質量發展
一、深刻領悟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
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高質量發展秉承效質量第一,追求效益優先,充分體現了新時代新的發展理念。深刻領會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新時期國企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強化國有企業質量意識、效益意識、效率意識,對于充分把握交通集團當前的機遇與挑戰,堅定改革的決心有著重要的作用。
1.高質量發展是國有企業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
為了實現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應最大限度的發揮高質量發展的功效,加快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大做強,最終實現國有企業提質增效的再升級。當前世界經濟尚未出現根本性好轉,世界環境復雜多變,市場競爭加劇,交通行業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從交通運輸結構來看,存在供給能力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從交通運輸環境來看,存在運輸業對環境污染現象,轉變交通運輸業發展方式,促進綠色發展勢在必行。另外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提高交通運輸行業的服務水平的訴求也在不斷增強,高品質、個性化的服務需求不斷擴大。面對新問題、新挑戰,交通集團迎難而上,主動出擊,攻堅克難。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圍繞質量變革的指標體系、推動動力變革的床戲能力、推動效率變革的分類管理方面下足功夫,努力探索智慧國資、安全國資建設的有效途徑。集團深刻認識到,要實現國企的高質量發展,必須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推動企業產業整合,在聚焦優勢資源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提升國企在服務和產品方面供給質量,為傳統交通運輸業提質增效提供新的思路與方向。
2.高質量發展是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歷史要求
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既要提質增效也要瘦身健體。既要通過培養新動能,由分散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從而實現企業提質增效的目的;也要通過壓縮管理層級,解決歷史遺留的問題,整合資源降低成本來瘦身健體。由于歷史原因,國有企業長期承擔著社會職能,大多是集科研、生產和經營為一體的國有集團公司,擁有眾多的全資或控股子公司、參股企業、關聯企業等,這些機構和組織不但需要耗費高額運營成本,而且嚴重制約也企業效率的釋放。在當前國有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背景下,交通集團順應改革進程,加快推進非公司制企業全部完成公司制的改革工作,加快理順產權關系,堅持“主業突出、產業集中”的原則,對公司各個經營板塊進行規范整合,使得集團總體構架實現重塑。國有企業應站在歷史和現實的高度,深刻領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緊迫感與使命感,以問題為導向解決企業歷史殘留包袱,以政策為助力,為提升企業高質量發展把舵掌帆。
二、精準聚焦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豐富內涵
秉持價值思維、效益導向是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背景下,努力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精準把握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內涵。
1.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效益和效率并重的發展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要攻下這個難關必須推動經濟發展的“三大變革”。其中效率變革是主線,同時也是提升我國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遵循效率變革這條根本發展主線,在追求高效率的前提下,最終實現高效益的發展目標。另外著力實現效率變革也是破解國有企業改革痛點和難點的有利突破口。充分結合宏觀政策環境、中觀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微觀企業資源稟賦特點這三個角度來推進國企改革,實現效率變革。首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國企應帶頭化解過剩產能,加大縮減管理層級的工作力度,加快對“僵尸企業”的處置工作進展,通過提供高質量的市場供給來提升企業整體運行質量。其次產業優化升級,加強實體經濟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通過發展現代服務業來形成高質量投入產出。第三是充分激發企業活力,通過推進股權多元化與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等改革措施,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積極性,從而打造高效的國企運營機制。將是否追求質量第一、效率優先作為國企改革最終的考評標準。
國企改革發展的最終成效要體現在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要努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長點,實現效率和效益并重的高質量發展。
2.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創新和綠色協同的發展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改革創新是搞好國有企業的成功之路,也是成就現代企業的必經之路。習總書記在視察國企過程中曾多次強調,要搞好國有企業必須改革創新,摒棄抱殘守缺的老舊思維。國有企業要通過改革創新,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努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將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基點,鼓勵企業培優培強培新,通過創新引領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作為承擔著社會責任的國有企業在改革和轉型過程中,要勇于當好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和排頭兵,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刻貫徹到改革全過程。加快推動綠色發展行動計劃,管理者逐步建立綠色經營理念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