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作平


摘要 目的:探討PDCA循環管理對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執行情況的影響。方法:選擇門診部60名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應用PDCA循環管理對其手衛生進行持續質量改進,觀察實施前后手衛生的執行情況。結果:實PDCA循環管理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知識考核合格率、洗手正確率、手衛生依從性、合格率均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應用PDCA循環管理進行持續質量改進,可有效提高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相關知識水平、手衛生依從性及合格率。
關鍵詞 PDCA循環;醫務人員;手衛生
流行病學顯示,造成醫院感染的原因中由醫務人員傳播病原菌所引起者占30%左右,而醫務人員包括工勤人員的手是病原菌的主要傳播途徑。手衛生是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手衛生是控制醫院感染最簡單、經濟、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減少醫院感染的重要環節。有研究表明,做好手衛生可使醫院感染率下降約50%。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推廣普及的質量管理方法,又稱戴明環,目前在護理質量管理領域被廣泛應用。我科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同時結合門診部,將PDCA循環應用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的手衛生管理中,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隨機選擇我院門診部的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60名。其中醫生18名,護士37名,工勤人員5名;男16名,女44名;年齡20~62歲,平均(35.46±6.6)歲;工作年限1~39年,平均(5.82±1.8)年。于2017年6-12月實施PDCA循環管理,對手衛生進行持續質量改進,管理措施實施前后醫務人員無變動。
方法:(1)計劃階段(Plan):①成立我科手衛生管理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任組長,3名高年資主管護師負責具體管理工作。②對手衛生執行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并得出造成手衛生依從性、合格率低的因素,包括意識淡薄、工作量大、洗手設備不完善等,并制定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及手衛生控制目標。③按照三級甲等醫院要求,結合門診部患者多、疾病種類多、窗口多及涉及科室多等具體情況,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等資料建立我科的手衛生制度,制訂培訓方案、實施計劃、改進措施及監督考核方案。(2)執行階段(Do):①完善洗手設施:在每間診斷室、治療室配備腳踏式水龍頭、洗手液、免洗消毒液及抽紙盒,并保證供應;張貼手衛生警示標識;在走廊文化建設欄增加手衛生方法、個人防護、醫院感染等知識內容。②定期培訓:定期召集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進行集中學習,包括手衛生規范、指針、對預防醫院感染的意義及個人防護知識等,重點講解示范“七步洗手法”,學習后要求各類人員反復練習,并對其相關知識及操作進、行逐一考核。對不合格者進行重點培訓、再次考核。(3)檢查階段(Check):手衛生管理小組每月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標準組織1次手衛生監測采樣,并公布監測結果。定期或不定期對手衛生知識及“七步洗手法”操作進行抽查,并對手衛生依從性進行調查,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分析并監督落實整改措施。(4)處理階段(Action):手衛生管理小組對調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總結經驗,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制定持續質量改進措施,進入下一輪PDCA循環。
評價標準:①手衛生知識考核分數及合格率:由手衛生管理小組制定手衛生知識試卷進行考核,滿分100分,80分為合格,并計算合格率。②洗手正確率:分別于PDCA實施前后各抽查醫護人員及后勤人員洗手120人次,記錄洗手正確情況。③洗手依從性:隨機抽查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依從性情況,包括接觸患者前后、無菌操作前、體液暴露后的洗手情況。④手衛生合格率:分別于實施前后各抽查醫護人員及后勤人員洗手后手部細菌菌落,檢測120人次,合格標準為細菌菌落數≤10 cfu/m。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21.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實施前后手衛生知識考核合格率、洗手正確率比較:實施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知識考核分數、合格率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1。
實施前后手衛生依從率比較:實施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依從率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2。
實施前后洗手正確率及手衛生合格率比較:實施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洗手正確率及手衛生合格率高于實施前(P<0.05),見表3。
討論
PDCA循環管理是一種常用的包括計劃、實施、檢查、處理4個階段的全面科學的管理體系。在循環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未達到的目標可進入下一個循環進行進一步改進及提高,從而在不斷的循環中使工作質量階梯式地上升。近年來PDCA循環管理在醫院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獲得滿意的效果。我科采用PDCA循環對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進行管理,改善了手衛生執行不力、效果不佳的現狀,降低了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PDCA循環管理能提高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的知識水平。在實施PDCA循環管理之前,門診部人員的手衛生知識知曉程度較低,尤其是文化水平較低的工勤人員,通過PDCA循環,管理小組采用形式多樣的培訓方式,將手衛生的相關知識灌輸給門診部人員,并采用考核方式,使其全面掌握手衛生的知識。本研究表明,實施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知識考核分數、合格率高于實施前(P<0.05)。
PDCA循環管理能提高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意識。在實施PDCA循環管理之前,門診部人員的手衛生意識淡薄,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①手衛生的硬件設施不完善,導致不能隨時方便地進行手衛生;②由于醫務人員工作繁忙,對自身防護觀念淡薄,從而忽視手衛生的重要性;③以往沒有形成手衛生的習慣及觀念,對醫院感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等。通過PDCA循環,管理小組通過多次培訓及督查,同時張貼手衛生警示標識,將手衛生的觀念及正確執行的重要性潛移默化地滲透到門診部人員的日常工作中,使其變被動為主動,實現“知信行”的根本改變。本研究表明,實施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依從率高于實施前(P<0.05)。
PDCA循環管理能提高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手衛生合格率:在實施PDCA循環管理之前,門診部人員洗手的正確性低、步驟不完善且不能很好地掌握手衛生的時機,通過管理小組在多次培訓中正確地示范洗手方法,培訓結束后考核過關,且在督查中對門診部人員洗手過程中的錯誤進行指正,還有在診斷室、操作間及走廊上隨處可見的手衛生標識及宣傳畫,使門診部人員加深印象,正確有效地執行手衛生。本研究表明,實施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洗手正確率及手衛生合格率高于實施前(P<0.05)。
綜上所述,實施PDCA循環管理后門診部醫務人員及工勤人員的手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下一步管理小組還將檢查的結果及獎懲措施相結合進入下一循環,充分調動門診部人員手衛生的積極性,持續性地改善手衛生的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