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
摘要 目的:總結分析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臨床特點,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顧性分析11例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資料,并對結果進行歸納總結。結果:11例患者中2例行保守治療,9例行切開減壓,術后隨訪12個月,9例均恢復肢體功能。結論:早診斷、早治療是本病的治療關鍵,一經確診,需立即切開減壓。
關鍵詞 骨筋膜室綜合征;治療;教訓;總結
骨筋膜室綜合征又稱急性筋膜間室綜合征、骨筋膜間隔區綜合征。骨筋膜室綜合征最多見于小腿及前臂,少見于足部及大腿。2012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筋膜間室綜合征患者11例。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齡12~65歲,平均34歲。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8例,大腿骨筋膜室綜合征1例,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1例,足背骨筋膜室綜合征1例。1例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因患者及家屬拒絕手術而繼續行保守治療,1例大腿骨筋膜室綜合征保守治療,其余9例均手術治療。
治療方法:11例患者入院后予以患肢抬高,制動(有骨折者用石膏托外固定、骨牽引或皮牽引制動),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靜脈滴注,2 h后重復,之后每間隔6~8 h輸入1次,七葉皂苷鈉10~20 mg輸入。患肢腫脹處冰敷,密切觀察患者疼痛腫脹情況及患肢感覺血供。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根據所累及的間室采用雙切口四筋膜室減壓或單間室減壓;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采用切開掌側深筋膜減壓,足背骨筋膜室綜合征采用切開背側深筋膜減壓。行減壓術時不用止血帶,后期按時換藥,腫脹消退后逐步拉攏縫合皮膚。皮膚基本愈合后擇期行內固定。
結果
1例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因拒絕手術而繼續按上述方法行保守治療,但患者血性水皰進一步增多,后期腫脹消退后行內固定,因皮膚條件差而出現骨、鋼板、肌腱外露,患者不配合治療,足背伸功能差。1例大腿骨筋膜室綜合征為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引起,傷后8 h入院,腫脹明顯,皮膚張力非常高,行保守治療后腫脹逐漸消退,后期內固定后功能恢復良好。其余9例切開減壓的患者均有持續性劇烈疼痛、明顯壓痛及被動牽拉痛,觸診皮膚張力高(質硬)。減壓患者中1例足背骨筋膜室綜合征減壓后關閉切口時有皮膚缺損而采用游離皮片植皮,另1例術后早期經減壓切口內固定造成脛骨感染。9例隨訪肢體功能良好,無明顯并發癥。
討論
本組患者中有1例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并無脛腓骨骨折而發生了小腿前外側間室綜合征。有1例小腿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僅有腓骨橫行無移位骨折。故對于小腿部位的外傷,即使無骨折,或骨折移位不明顯的患者因小腿有四間室的特殊解剖結構也要警惕發生單間室或多間室的骨筋膜室綜合征。
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診斷不能以動脈是否還有搏動為判斷標準,本組9例患者均能捫及相應區域動脈搏動,但患者已有持續性劇烈疼痛、明顯壓痛和被動牽拉痛,觸診皮膚張力高(質硬)等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表現,我們選擇立即切開減壓。
本組1例患者減壓切口沿原切口行骨折內固定術,造成了災難性的后果。故骨筋膜室綜合征患者如后期要行骨折內固定,一定要考慮到后期骨折手術入路。
本組切開減壓患者中傷后到入院時間較長(均>4 h),對于此類患者要高度警惕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可能,對于嚴重肢體骨折,腫脹疼痛異常明顯者也需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