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琦輝
摘要:隨著目前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新課改為我國的初中語文教學注入了更多新鮮的活力,新課標明確要求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方式,要積極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大力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因此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反思以往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有效改革、創新自身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于初中語文學習的興趣,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課堂
1 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教師主導型課堂違背了新課標中要求。新課標中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學生參與、弱化教師主導地位,通過這種方式來改變以往教師主導型課堂,因為教師主導型的課堂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一直“被學習”、“被教育”,長此以往不利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不利于語文知識的習得和能力的提升。二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一方面受學生自身學習習慣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教師的教學能力所決定。而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出開展某種教學活動時,學生參與的熱情往往不高,很難做到“一呼百應”,使得教學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三是,教師教學理念落后和教學方法不當。傳統教學觀念的殘留會讓教師失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的動力,而固守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死板、沒有活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詬病。另外,教學方法的不當甚至會使教學計劃難以按時完成,課堂教學節奏拖沓、或忽快忽慢;教學方法的采取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更會適得其反,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
2 新課改背景下構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措施
2.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高效課堂就是要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課堂的教學功能與作用,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學中就要更加保證高效課堂的構建與創新。因為語文課堂的枯燥性,教師要根據高效課堂的要求進行一定的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重視高效課堂的構建,以此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中選擇活躍課堂的教學內容,以此改變課堂教學的氣氛。
2.2創新教學方案教案的設計
能夠體現一個教師對教學的態度,同時也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因此一個全新的教學方案不但能提升教學效果,還能夠掌握課堂教學任務,有效提升課堂效率。因此教師要在教案的設計上進行創新,以此構建全新的高效教學課堂。當教師教案準備得充分,對學生問題的預知可以增強教學效果。例如,在班級授課中,當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產生濃厚興趣時,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會有忽略學生問題的時候,因此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案的設計中,要有一點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發言,對自身感興趣的知識點有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學習《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大自然的每一種景物都進行細致觀察,然后讓學生對自然的語言進行分析,學生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和了解,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課文內涵,同時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討論較為熟悉的現實生活中的話題,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并有效地展開討論。進行良好的學習討論,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知識掌握。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構建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使得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不同課程的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教案,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及課堂氛圍的營造,以此達到教學目的,提升教學效果與效率。
2.3把控學生的主體地位
任何學科的教學學生都是教學的主體,但是在傳統教學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因此構建高效課堂,首先要解決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教學中要及時引導學生主動發言,主動學習。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發現自己的興趣,以及語文知識的魅力,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效教學課堂。有針對性的對教學重點內容進行講解,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
例如,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一篇《木蘭詩》,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搜集當時的社會背景,對文章進行深入閱讀,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發言,談自己對木蘭從軍這一事件的感想,以及對文章的理解。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理解進行分析,新社會與舊社會中女性地位的不同,才會有木蘭從軍這樣的典故流傳至今。
2.3優化語文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往往是教師在教學實踐所采取的方法、方式的總稱。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運用適當的方式與方法,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果,也能夠將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落實。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最終的成績得以顯著的提升,填鴨法往往是教師在教學開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一些學校也將學生最終的考試分數當做衡量教師教學水準與教學成績的唯一標準,導致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所運用的所有手段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最終成績。新課改提出,教師在教學開展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更加注重學生團隊意識以及動手能力的培養,并多多地留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從而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能夠使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得以全面地提升。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三峽》一課的過程中,就可以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進行預習,之后,教師在導入環節的開始就可以根據文章內容來為學生提出幾個相關的問題,比如“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來對三峽的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在對四時風光進行描寫的過程中,為什么從山寫起呢?”等等。在提出這些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將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以圍繞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更好地落實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也能夠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自學能力、團隊意識得以顯著的提升,可謂是一舉數得。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往往是初中階段語文教學落實創新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時代迅速發展,新課改不斷深入的教育背景下,廣大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加以仔細地研究,以更好地掌握教材所蘊含的內容,并勇于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對新課改所提出的創新理念起到必要的重視,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等等,以為其今后的學習與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于文香,鄭成娟.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芻議[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
[2]何麗媛.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J].赤子(上中旬).2017(05)
[3]付永久.淺談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當堂訓練的運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