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平 薛飛
摘要:山區公路選址地的周邊大多數是沒有經過開發利用、原始狀態明顯的生態帶,而山區公路施工作業無可避免的會對沿路的大氣、土壤、植被等造成不同程度上的破壞,進而影響生態環境的有序循環。而更值得警醒的是,山區生態條件不僅非常脆弱,且不具有可逆性,一旦受到負面的損害就很難復原。因此,如何從最大程度上降低山區公路施工作業對周邊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成為重點關注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山區公路;生態環境;影響;環保措施
1山區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
1.1防護措施落后,造成公路路基水土流失公路建設不可避免地出現大量土石方作業,破壞了原有的植被覆蓋,出現大量的次生裸地。目前,防護措施多采用漿砌片石護坡(護面墻)、拱形截水骨架等防護方式,雖能發揮一定的作用,但若設計時與現場地質情況不符,處理不當,勢必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態破壞。
1.2固體廢棄物的堆放不當,施工現場揚塵和運輸遺撒新改建工程中,挖掘出來的大量廢渣堆放不當,造成邊坡失穩,誘發崩塌、滑坡、泥石流,導致公路堵塞,影響交通行車安全。甚至導致河道、農田沖刷和淤積現象。同時由于沙石料、石灰、粉煤灰等長期堆放,材料在運輸過程中的遺漏、拋灑,晴天隨風飄,雨天隨地表徑流排入地表及附近水域,造成城市、農村、土地、大氣、水源受到污染。
1.3山區、丘陵的綠色植被遭到破壞
綠色植被遭到破壞有可能導致生態失衡的危險。公路施工作業面長,一條道路的修建往往涉及幾十公里的生態環境,它甚至危及稀有動、植物的生存環境。
1.4施工機械噪聲排放
機械在施工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噪聲,影響了職工的身心健康和沿途居民的正常作息及動物的生存環境。
2山區公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環境和資源是人類賴依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環境保護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盡量保護好路線周圍的生態環境,使自然地貌和植被的破壞程度減少至最低限度,是公路建設在設計和施工中應遵行的原則。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推進綠色交通建設,將綠色環保融入工程規劃、施工、營運中。
2.1前期規劃設計階段的環保措施
首先,意識上要明確環保選線的理念,在山區公路建設選線的初期,參考相關的法律政策,遵循環保優先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避開名勝風景區、學校及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改為最大限度地避開環境敏感區,如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文化教育等為主的功能區域等。根據公路的不同狀況組織開展交通專項規劃、交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其次,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這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前期的充分調研,對選線地的沿路土地資源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分析,結合當地的社會環境特點,確定規劃合理、科學高效的建設方案。再次,取土、棄土場的規劃設置。一方面,取土場的設置要在參考土地資源整體規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選擇在貧瘠的地段集中取土,盡可能的做到不侵占農田耕地。另一方面,棄土場的選址應該盡可能降低對植被的破壞,不能影響原來的排水系統。最后,還要做好綠化工程設計。著重打造以綠為主的生態景觀帶,全力推進公路綠化、美化、彩化,提高公路綠化率。
2.2中期施工作業階段的環保措施
第一、水環境及水土保持的措施。針對水環境的防治措施可以要求將施工作業所用的相關材料放置距離地面水較遠的位置,與此同時,利用環形溝等防止材料的溢出,避免污染到地面水。針對水土保持的措施,要求在工程完成之后及時對山體開挖區、邊坡等土層裸露地方進行防護或者草皮覆蓋,防治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第二、大氣環境的保護措施。在施工現場和臨時便道定期進行灑水,避免揚塵的發生;運送施工原料的來往車輛必須有帆布、套的遮蓋,避免材料在運送沿途的外泄;將混合材料的拌和站設立在距離居民居住區較遠的地方,同時要配有相應的除塵設施。第三、植被的保護措施。實際作業時要嚴格控制植被被破壞的面積,設立臨界值,采取一切方式保證植被被破壞的程度在可控的范圍內,且在工期完工之后迅速展開行動進行草皮覆蓋。具體來說可以先種草再種樹,來提升植被的恢復及外層植被的形成。第四、噪音防護措施。合理規劃施工時間,最大程度地將噪音較大的施工作業安排在白天進行;重視對施工機械的養護,保持機械低聲級作業。第五、施工人員的教育。加強對項目施工人員的環保教育,避免人為帶來的破壞。
2.3后期投入運營階段的環保措施
針對后期投入使用階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環保措施:(1)加強宣傳教育與監管力度。向社會大眾宣傳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山區公路的重要意義,出臺相關的政策法律加強對破壞行為的監管力度。(2)指導運管所對職責范圍內的機動車輛污染實施監督管理,加強危險化學品車輛的運輸管理。(3)對來往車輛排放的尾氣、煙塵進行嚴格控制,減少大氣污染。(4)處理好水運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加強雅礱江、二灘庫區水上漂浮物的治理工作,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文明型水路交通行業發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山區公路建設過程中將帶來許多環境問題看,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引起水土流失等問題。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的有關要求,為進一步加強交通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力度,需要不斷提升工程環境的影響評價,為全行業實現環境治理標準而努力。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公路環境保護工作的投入力度,使我國公路建設以及公路環境治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參考文獻:
[1]卓慕寧,李定強,鄭煜基,陳鑫嬌.生態護坡技術在高速公路護坡工程中的應用[A].海峽兩岸環境與資源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C],2017.
[2]寶力特,郭百平,王志軍.內蒙古自治區公路建設的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防治對策[A].發展水土保持科技、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學術論文集[C],2017.
[3]李洪軍,王金娟,丁文霞.淺談山區高速公路建設中的環境保護[J].市政技術,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