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3—034—01
摘要 工會作為群眾組織,是企業與員工之間溝通的橋梁。工會一方面要與用人單位積極共同交流,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要加強員工培訓,提升員工專業技能,培養員工思想素質,使員工保持積極上進的精神面貌,最終將員工與單位凝聚成為一體,共同應對經濟新常態,為企業及員工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關鍵詞 企業工會 常見問題 解決對策
一、企業工會面臨的新問題
(一)工會文體活動未實現普惠性
近幾年舉辦了許多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在公司員工中起到了非常好的文化引領作用,但由于多數的文體活動都屬于專長型的,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能或文化底蘊,只能照顧少部分職工的需求,絕大部分的職工未能每次全部參與到工會的文體活動中,造成工會活動“又多又少”的現象,即項目多,參加人員少,以至于基層工會的活力不夠。
(二)工會會員管理待完善
按中國工會章程,公司員工在自愿的基礎上,可申請入會,工會要建立相應的檔案,并發給會員證。在基層調研中,了解到一些情況,公司的多數員工是從其他地市公司調來,一部分人員反映從來沒有看見過會員證。在繼續調研中,發現系統內多數單位存在多年沒有更新工會證,新會員沒有會員證的情況。會員證是證明工會會員身份的重要憑證,因無會員證,導致工會會員對自身作為會員的身份概念模糊。
(三)企業工會的形象缺失
通常來說,工會應該具有某種利益,企業工會在創立與存在的過程中,其給予工會成員或者說職工的利益都是比較具象的,但是不涉及物質的。例如,職工權益維護、幫助某些職工的子女上學等,這些都不是具體的物質,在很大程度上會使得職工縮小工會的作用,進而使得企業工會的形象缺失。在形象缺失時,自然也就不會有較多的職工愿意進入并且了解工會的作用,從而導致工會職能的削弱、工會影響力降低等多種問題的出現。
二、新形勢下企業工會工作的具體改進策略
(一)明確工會工作目標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工會組織在組織管理、民主管理、服務保障、生產保護、權益保護等方面發揮作用有限,導致工會工作與企業的發展目標結合不緊,用人單位和員工都未能保持對工會工作的高度重視。在新形勢下,工會應該制定自己明確的工作目標,積極溝通黨團組織、用人單位及個人之間的關系,有效維護員工權益并促進企業的發展。當工會明確了自身的工作目標后,就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在開展工作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重新獲得用人單位及員工的認可,使得雙方更愿意相信工會,也更加依賴和信任工會。
(二)創新企業工會形象,提高其群眾支持度
企業工會的形象創新,可以從如下四點著手:第一,塑造工會支持改變的形象。改變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理念。工會具有一定的改變形象,才能對員工產生對應的引導。第二,塑造生產力發展的形象。生產力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工會不僅服務于職工,也需要服務于企業,故而,其必須要具有這方面的作用。第三,企業工會的維權形象。第四,企業工會的群眾形象。企業工會的組成是以職工為基礎,其必須要保證這一基本形象。
(三)以創新思維開展好民情民意協調溝通工作
工會作為娘家,起著行政與職工溝通的作用,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所以民情民意的調研、協調、溝通很重要。筆者認為要做到良性溝通,就要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定期開展民生民意調查,可以準備一個小本子,每月下基層調研一次,可以把職工的想法訴求記錄到本上,充分了解后,反饋給行政。問題解決結果可以在下次調研時反饋給職工。二是定期組織座談,及時了解職工所思所想,定期找職工談心,制作談心記錄卡,及時發現職工的思想問題,及時解決。同時也幫助職工正確解決勞資糾紛。三是建立QQ群、微信群、討論組,及時對民情民意進行了解和把控。良好的民情民意協調、溝通,必能實現行政與職工的相互理解與團結協作,亦能促進企業和諧發展。
(四)加強企業工會的組成人員素質建設與數量拓展
企業工會的組成人員必須要具有較高的素質,才能保證其在整個工作中,充分考慮到職工的需求,并且為職工服務。因此,企業工會的組成人員素質也需要進行對應的培養。在企業工會組成后,需要通過對應的教育培訓與服務實踐來讓其知曉企業工會的作用,并且提高對企業工會的認可程度,進而使之在整個工作中,具有較強的積極性。同時,在奠定企業工會形象后,其參與者也就會逐漸增多,這也達到了數量拓展的效果,這也可以使企業工會的作用面積與智能最大化。
三、結語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企業的創新發展成為一個重要內容。而企業的創新發展最終需要通過員工來實現,工會是連接企業與職工的橋梁,也是黨的思想意識與員工聯系的渠道。因此,要想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就必須要優先實現工會的創新發展。只有融入中心、找準定位,主動作為,工會組織才能越來越有生機與活力,才能更好的適應新形勢、解決新難題,才能更好地為企業、為職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