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華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019-02
摘要 結合健康中國建設這一時代主題,本文首先對提出健康中國戰略的時代背景進行了闡述,并對醫德醫風建設的現存問題及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進而以此為基礎對醫務人員這一主體就是健康中國戰略與醫德醫風建設內在聯系的邏輯進行梳理,最后從責任教育、示范作用及制度保障等與健康中國戰略落實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提出創新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健康中國 醫德醫風 現狀 措施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這是新時期國家發展的大戰略,也是醫療衛生行業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作為醫療服務的直接提供者,醫務人員同時也是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醫德醫風建設不僅關系到醫療衛生行業的工作面貌,也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健康權益,更是關系到健康中國戰略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變量。
一、“健康中國”戰略的時代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健康領域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醫療衛生的服務體系也日益健全,使得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得到持續提高。目前,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各項重要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伴隨著快速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我國逐漸呈現出人口老齡化、疾病譜變化及生活方式變化等一系列問題,也給維護及促進人民群眾健康帶來一系列新的挑戰,主要表現為:健康服務供給總體不足與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領域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有待增強,迫切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解決關系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未來15年依然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將為維護人民健康奠定堅實物質基礎,消費結構的逐步升級將為發展健康服務創造廣闊的空間,科技創新的不斷涌現將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撐,各方面制度更加的完善成熟將為健康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強大的保障。
因此,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戰略部署,提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
二、醫德醫風建設的現狀分析
伴隨著改革開發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市場經濟大潮的持續沖擊,傳統的醫德觀念正經受著巨大變革的沖擊而逐漸產生嬗變,醫務人員產生的道德失衡失調等不良現象已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話題。更像是個有著公益屬性的企業化組織,經濟屬性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廣大醫務人員的身上日益明顯起來。究其原因,既有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落后,也有醫療機構和行業主管部門制度的缺失,更有政府對醫療衛生投入的長期不足。
(一)教育落后
市場經濟致使醫務人員的自我價值觀念逐步發生了變化,在給病人看病的同時可能更多地考慮自己的經濟效益。而醫療機構對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不能很好地聯系實際,不能將經濟考核與職業道德考核有機結合起來,甚至可能過多地強調經濟指標,也使職業道德教育離開了經濟這個基礎,逐漸流于形式。
(二)制度缺失
目前社會對醫德醫風的詬病主要集中紅包問題、藥品回扣和過度醫療等幾個方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這些問題都具有一定的隱藏性,一般情況下不容易被查出;二是這些問題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對收受紅包和藥品回扣的醫務人員大多數時候只能以批評教育為主,而對過度醫療的界定更是難上加難。這就使得醫療機構和行業主管部門均缺乏有效的懲處機制,無法從根本上剎死紅包和藥品回扣問題,更難以從標準上規范過度醫療的問題。
(三)投入不足
盡管國家在健康衛生領域的投入逐年有所增加,但是這個增加并沒有按照國民經濟增長的同比例來增加,這就有意無意地導致了醫療機構的市場化后果。對于醫院來說,既要考慮生存又要考慮發展,既然從國家拿不到支持,就只能從社會拿。這就意味著成醫院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同時,還要必須考慮增加收入問題。這是政府投入機制的問題,也是目前醫改重點解決的方向。
為此,從大的社會背景出發研究醫德醫風的相關問題,制定促進醫德醫風建設的有效措施,充分發揮其在醫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醫院管理者的重要課題之一。
三、健康中國與醫德醫風建設的內在聯系
健康中國是大戰略,涉及國家政策、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而醫德醫風建設也包括教育督導、制度獎懲、法律規范等系列問題。在此,本文的研究將僅限于健康中國與醫德醫風建設相關的范圍內,即基于以下邏輯假設;一方面,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實,將是涉及政府和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工程,而且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尤其是廣大的醫務人員將成為健康理念傳播、疾病預防與治療等健康服務項目的主要供給方和實施主體。另一方面,醫德醫風建設的對象主要就是醫務人員,其成效如何將對這一群體的行為、對醫院的工作乃至整個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產生直接的而重大的影響。
由此可見,醫務人員這一主體就是健康中國戰略與醫德醫風建設的內在聯系。本文以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建設為切入點,對于健康中國建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理論上,此項研究有利于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從醫德醫風的角度進一步豐富健康中國建設的內涵。實踐上,該研究通過對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剖析,為加強醫院的醫德醫風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四、創新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的具體措施
由于影響醫德醫風建設的因素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贅述,僅從責任教育、示范作用及制度保障等與健康中國戰略落實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樹立健康理念傳播的責任意識
與疾病的治療相比,健康理念的落后和預防措施的缺失才是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最大障礙。而我們的廣大醫務人員,作為醫療健康服務的主要供給方和實施主體,其對健康中國戰略的認知和對健康理念傳播的重視程度至關重要。因此,我們的醫德醫風教育必須樹立醫務人員在健康中國戰略落實中的主體意識,落實傳播健康理念和預防知識的責任意識。
(二)關注健康生活方式的示范作用
沒有廣大醫務人員的健康,就不可能有全民的健康。因此,我們的醫德醫風建設必須首先解決醫務人員的健康問題,并關注其實際成效對全社會的示范作用。提高經濟待遇只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則是把廣大醫務人員從超負荷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有精力去傳播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識,成為全社會健康生活的楷模。
(三)完善制度規范的激勵機制
相對于教育和示范的弱影響,制度則可以為醫德醫風建設提供剛性的保障。就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實而言,對于不顧患者實際、過度追求短期經濟利益等明顯有悖于醫德醫風的行為必須得到制度的監督并進行懲罰,而對于盡職盡責、利用新媒體積極傳播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識等符合醫德醫風建設的方式必須得到制度的保護并進行獎勵。
當然,以上舉措的實際成效還有待實踐的進一步檢驗,但其創新性的思路對于醫德醫風建設的指導意義卻是值得各級各類醫機構重視與借鑒的。畢竟,健康中國戰略是時代主題,是醫院管理者必須長期關注和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而醫德醫風建設則是實際工作,同樣是我們醫療機構必須長抓不懈和不斷創新的重要問題。可以說,從健康中國的視角來探索醫德醫風建設,不僅是一種新思路,更是新挑戰、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