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雪蕊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021-02
摘要 創新是企業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企業文化創新是指企業文化結合環境變化,根據自身性質和特點不斷創新發展,對內持續激勵團隊學習和進取,對外持續塑造和展現企業形象。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對鐵路企業而言,通過企業文化創新發展,激發機體活力,增強競爭實力,不斷把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僅是職責所在,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
關鍵詞 企業文化 企業管理 文化創新
一、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
1.創新企業文化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全球來看,隨著時代的發展,企業管理日趨軟性化、柔性化,企業文化建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作用越來越突顯,國際知名企業無一例外地擁有堅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從國內來看,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佇立在新時代的起點,鐵路企業必須充分認清并把握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發展定位,創新企業文化,以文化凝心聚力,實現自身發展的“破”與“立”。
2.創新企業文化是鐵路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鐵路總公司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更好地發揮文化的作用,凝聚起鐵路干部職工隊伍”作為重點任務,持續不斷地抓推進、促深化。2017年11月19日,鐵路企業全面實施公司制改革,標志著開啟了全面踏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法制化、市場化經營的新征程。“進入新時代、建立新體制、展示新作為”,如何在新的發展起點,切實擔負起“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的歷史使命,要求鐵路行業必須著眼當下,面向未來,通過持久的文化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發展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3.創新企業文化是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內在需求。鐵路企業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既需要在發展中總結好繼承好優良傳統,又需要緊扣時代要求推進創新發展,使其特點更鮮明,作用更突出。特別是隨著公司制改革的深入,鐵路企業一些沿用多年的理念、制度等已不能完全適應,文化的調適勢在必行。因此,推進企業文化創新,在企業發展的各個層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積極倡導新理念、新風氣,消除束縛企業發展和職工手腳的慣性思維和行為方式,是增強企業活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創新企業文化需把握的原則
1.率先垂范是前提。管理者是企業文化的布道者和第一推動者,企業文化創新的重中之重在于企業管理者觀念和行為的轉變。因此,企業文化要想實現創新發展,管理者只有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傳播價值觀、踐行新理念,才能真正影響和帶動職工認知認同。否則,再新的理念、再好的制度,也難以落地落實。
2.創新思維是根本。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思維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沒有創新思維就不會有創新的隊伍、創新的技術、創新的管理、創新的產品,以及創新的服務和市場。因此,企業文化要想長久常新,就必須立足企業自身實際和市場需求,樹立創新思維,敢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超越,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難以模仿和復制的文化優勢。
3.全員共建是基礎。職工群眾是企業文化的建設者、發展者和享有者,企業文化創新發展最終要集聚起廣大職工群眾的智慧和能量,落實到他們的思想和行動。沒有職工群眾主動參與、共建共享,企業文化創新就無從談起,也不會有生命力。因此,企業文化創新要把職工群眾的參與熱情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風向標,堅持依靠職工、發動職工。
4.品牌培育是關鍵。品牌是一種文化的象征,具有很高的文化含量。良好的品牌能夠拓展企業文化的內涵,有效傳播企業價值觀,提升市場競爭力。推進企業文化創新,要充分認清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價格競爭、質量競爭發展為品牌競爭的實際,牢固樹立品牌意識,注重打造文化名片,將品牌培育作為企業文化創新的重要一環,不斷提升社會美譽度和影響力。
三、創新企業文化的主要途徑
1.營造想創新、能創新的濃厚氛圍。環境能夠影響人、改變人,企業文化創新發展,需要大力營造崇尚創新、尊重創新、鼓勵創新的良好氛圍。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創新理念。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內部環境,既要善于甄別和發現人才,通過開展針對性培訓、實訓鍛煉、科技攻關等,讓不同類型的人才都有展示才華、實現價值的機會。同時,注重吸收和容納各種人才,滿足人才多層次的發展需求,在思想上多關切、生活上多關心、政策上多關注。二要搭建創新發展的舞臺。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培訓、創新講堂、創新評獎等活動,并從職業規劃、職稱評定、評先評優等精神層面鼓勵創新,從經濟杠桿作用發揮等物質層面激勵創新,讓那些敢創新、會創新、能創新的人受尊重、有位子,全面激發創新熱情、挖掘創新潛力。三要加強鼓勵創新的正面宣傳。大力選樹各類創新典型,全方位、立體化宣傳身邊人的創新故事和創新成果,廣泛開展向創新標桿學習活動,增強職工對創新工作的價值認同,努力營造人人想創新、個個能創新的良好氛圍。
2.推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的文化創新。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一要調查研究、總結深化。中國鐵路的發展史,蘊含著鐵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品質,積淀著鐵路人最深層面的精神境界。要對鐵路不同時期的文化積淀進行研究總結,順應時代要求,探索新的表達方式,發揚優良傳統,推進當前工作。二要吸收借鑒、創新轉化。文化創新發展,必定是全球意識和自我意識的結合。要通過外出觀摩學習、邀請專家講座等形式,創造、吸收或借鑒各種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優秀文化元素,不斷突破原有文化束縛和限制,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使企業文化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三要全員實踐、持續優化。強化鐵路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加強傳統文化陣地建設,打造高鐵文化品牌,通過開展路情教育、組織主題實踐、舉辦各類活動,以及建好用好鐵路博物館和紀念館等方式,進一步堅定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
3.構建科學完善、全面系統的創新體系。企業文化創新是系統工程,必須挖掘企業文化的深層內涵,建立獨具特色、生命力強、適應自身發展的文化體系。一要健全制度體系。堅持“創新光榮”導向,建立管用實用的創新管理制度,特別是從知識、技術、貢獻、容錯等方面,健全有利于文化創新的競爭機制和保障機制,確保掌握新情況、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設想、解決新課題,充分調動職工群眾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要完善管理體系。把企業文化創新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注重管理監督到位,突出強調敢抓、敢管、敢考核,對各個部門、各個環節實施全過程管控,及時發現和消除問題隱患,清除阻礙創新發展的梗阻,形成有效的管理監督機制。三要豐富行為體系。鼓勵自由開放的合作交流,采用短期聘請、長期合作、智力引進等方式,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注重在職工群眾的企盼點、興奮點和關注點上尋找工作切入點,積極鼓勵系統內外的相互合作、部門間的相互協作,努力形成強大的創新合力。
4.打造會創新、善創新的人才隊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職工群眾的素質能力是企業文化創新的動力和源泉,鐵路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會創新、善創新的“鐵軍”。一要加強學習培訓。按照“五創三構”的思路,即創建“學習型、擔當型、創新型、實干型、廉潔型”領導班子,優化“年齡、文化、專業”結構,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并建立健全學習培訓制度和辦法,加強對各層次人才隊伍的培訓教育,幫助職工學習掌握現代化的管理知識、方法和技能,不斷開闊視野、提高本領。二要強化實踐鍛煉。以提高工作能力為重點,加強對各類人才的實踐鍛煉,將相關情況納入評價機制,特別注重在關鍵崗位和艱苦復雜環境中培養鍛煉人才,讓他們在崗位實踐和急難險重任務中摸爬滾打、成長成才,不斷增強駕馭和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的能力。三要注重人才交流。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加大人才學習交流力度,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整合配置人才資源,努力培養復合型人才。同時,加強后備人才隊伍培養,實行動態管理、實績考核,為企業文化創新發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質的后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