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寧 張東霞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利用其來提升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已經刻不容緩。基于此,為了幫助更多職業院校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本文從創新教學模式、開發優質資源和舉辦教學競賽三個角度對信息化背景下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做出了研究,并以舉例的方式進行了相應的說明和闡釋。
【關鍵詞】信息化 職業院校 教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31-01
職業教育的最終教學目的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以確保其在未來進入社會后能夠很快適應職場成為行業內優秀的專業人才。而信息化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學方式與傳統相比發生了質的變化,這需要各職業院校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從實際出發,利用好信息技術所具備的優點以更好的完成自身需要達到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從而使自身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創新教學模式
職業院校需要利用信息技術來創新自身的教育教學模式,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首先職業院校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樹立起:利用信息化來使學生更熟練掌握職業技能的教學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排除唯技術論或唯設備論等錯誤教學觀,從學生實際能力為出發角度找到最利于其真正掌握職業技能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例如:某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在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學時,針對本校部分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較差的現狀,沒有一味的讓學生利用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開展相關學習,而是從最基本的計算機文化基礎開始講起,一點一點地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保證所講的每一個知識點學生都能夠理解,從而達到了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學生計算機能力的良好效果;2)信息技術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性大為增加,學生日益成為課堂的核心。因此,職業院校教師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學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過去的“一言堂”式教學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此來提升其課堂積極性和實踐能力。
二、開發優質資源
信息技術為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可應用優質教學資源,因此,為了保證自身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職業院校需要努力使這些資源得到開發,需要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教師在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上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教育教學之前,職業院校教師需要先熟練地掌握本專業的教學內容及課程目標,以確保自己能夠及時發現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從而有針對性的將其投入到實際教學之中;2)職業院校通常都會與各企業進行合作來共同培養行業內適應型人才。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也離不開企業的幫助,例如:某職業院校機械專業在開展教學之前,院校專門邀請了幾家和學校有合作關系的大型企業來對教學課程內容共同進行了制定,有針對性的增加了目前機械行業熱門的機械自動化、數控機床等與信息技術有關且企業所急需的機械職業技能,從而有效的保證了所培養出的人才能夠適應當前機械行業企業的發展需要,取得了人盡其才的良好效果[1]。
三、舉辦教學競賽
競爭是促進學生取得進步的一項重要方式,因此,為了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信息技術運行能力,院校同專業班級內的學生與學生、班級與班級之間可以定期舉辦一些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教學競賽,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競賽重點考查的是學生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其應當努力確保競賽過程達到實質化而不只有空洞理論。為此,競賽可以邀請校外合作企業從自身人才應用的角度出發來參與競賽評審,以此來保證競賽的優勝者是真正能夠適應該行業的人才;2)此外,信息化教學競賽還是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創新能力是學生未來實現更好職業發展的必備能力,也應成為職業院校教學競賽的重點。例如:某職業院校電子專業每學期末都要組織各班選派優秀學生代表開展技能比拼并邀請社會上的相關企業來作為評委定分數,分數的高低由其操作難度和熟練度來進行確定,同時特別考查了學生將信息技術與電子儀器相結合的運用能力,選拔出了一批符合行業規范的技術人才并對其優秀者當場簽訂了聘用協議,為其真正成為優秀的電子行業人士開了個好頭。
綜上所述,本文集中研究了信息化背景下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通過研究發現,利用本文所列舉的提升策略可以取得有效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實踐能力、保證了所培養出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行業需要從而為其真正成為優秀行業人士打下堅實基礎的良好效果。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幫助更多職業院校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此來為我國職業教育取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魯昕.以信息化促職業教育現代化[J].江蘇教育,201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