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黎恒
【摘要】當今,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的構建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高中歷史課堂對教學立意不夠重視,許多歷史課堂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立意。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的研究構建需要教師進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進,應當提倡在實際教學中的多樣性、積極性和時代性等。讓學生真正融入學習中,讓學生喜歡從心中愛上學習,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無限潛能。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立意 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62-01
一、高中歷史課教學立意研究的意義
今天,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的構建研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今天的教育中,有必要對過去的傳統教育進行修改,以教學立意統領教材內容,指導教學設計,要能對教材取舍有度,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按部就班教教材,教師備課的創造性、創新性也能激發出來,同樣的教材內容就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同課異構不再是難題。如果沒有教學立意為核心指引,一般的教學流程均為先講解其發生背景,后講其內容,再談談其歷史影響。這樣的上課方法也無可厚非,符合歷史發展邏輯,但不免枯燥、單調、程式化。在高中歷史教師教學過程中,放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而更要對學生的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的立意指導,使學生對高中歷史感興趣,使學習不再是被動的接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的方式
1.教師運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立意教師授課
教師應充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聽取其他學生的意見,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例如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時,文章中十八世紀的清朝面對外國的列強侵略,清朝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查獲了美英走私的大量鴉片,并當中銷毀,隨后英國對清朝發動了侵略戰爭,由于清政府的腐敗,林則徐英勇就義后,清政府又和外國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通過學生學習文章,教師的教學立意引導學生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后期影響,并分別發言回答。使學生可以在其他人身上學到新的知識,并實現有效的課堂目標。
2.明確的教學立意有利于掌握課堂知識的核心內容,實現從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轉變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牢牢把握教學的主線,圍繞中心主題進行教學。這就會使學生更好地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在教學中,立意不明確,立意不清,或沒有立意,容易使課堂結構散亂,主旨不明,一節課似乎面面俱到,什么都講到了,但似乎什么都沒有講,在學生那里也沒有太多的印象,不利于提高中學生的歷史認識和歷史智慧。如有一位教師在執教《美國的聯邦制》,由于缺乏教學立意的統領,課堂結構就顯得比較亂。首先,課堂導入不明,在導入環節先是介紹2015年美國的45起校園槍擊案,奧巴馬及國會的《控槍法案》被最高法院否決;又說美國的州長可以與總統爭搶餐廳座位,又介紹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接著引用一系列的材料,包括《獨立宣言》、自由女神像等等,材料很是豐富,內容也很新穎,還時不時穿插對當今美國時政的點評,可見教師知識面比較廣,準備充分。但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組織材料時要考慮能否真正理解,用什么方式使學生理解。堆砌這么多的材料,補充這么多的內容,學生覺得應接不暇、眼花繚亂,并未掌握核心精神。所以,備課時要材料和內容未動,立意先行。
3.準確把握教學方向
教學主體的突出取決于對教學方向的準確把握。教師在學習課程內容時,應該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科學地預先設置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主題的方式理清學生心中的困惑。《美蘇爭鋒》發生在冷戰時期,雙方劍拔弩張,多次幾乎擦槍走火,但為什么只爭鋒而不爭戰呢?如何辯證地看待美蘇冷戰對國際關系的影響?許多教師在設計該課時,往往抓住“爭”做文章,但為什么爭?怎么爭?定位不準。如果我們確定“控制戰略”這一主題進行定位,就能幫助學生理解許多困惑。美蘇之間的“控制戰略”內涵廣泛,它既包含對敵手的控制——兩大陣營之間的相互制約,這也是美國的“歐洲復興計劃”,最終成為“西歐復興計劃”的原因。也包含對盟友的控制,學生也能明了這個時期中蘇關系惡化的原因。這樣的主題定位,比機械的史實講述要更有內涵、有思想。
結語:隨著我國教育發展的不斷創新和改革,讓學生有效學習,快樂學習是不斷追求的目標。由于我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立意構建開展得較晚,高中歷史課堂立意建設前途雖然光明,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筆者認為,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教育事業將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馬華江.多元交流,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6(10).
[2]王書香.淺析高中歷史課程有效教學的策略[J].高考(綜合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