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的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呈現出比以前提前的趨勢,部分學生已有厭學情緒,這種狀況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質量。因此,研究學生兩極分化的成因及對策,促使新課程在中學數學課堂的順利實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學 數學 兩極分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131-02
一、中學數學“兩極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教學脫離學生成長特點
在當前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教師依然居于主導地位,在教師單方面的照本宣科之中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單方面灌輸。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教師不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種脫離實際、手段單一、缺乏創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教學過程索然無味,學生沒興趣聽,教師沒動力講,這種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學生學習習慣差異
學生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之中,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和課后的練習構成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大一部分的教師、學生以及家長單純的認為通過大量的題目練習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正是這種錯誤的思想,使學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盲目的在題海之中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降低自己的學習效率,這種努力和收獲之間難成正比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學生個體差異
有些學生數理邏輯能力很強,能較快速地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有的學生數理邏輯能力較弱,學習數學的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較欠缺。學生先天在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上的差異會直接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吸收和應用程度。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生活壓力都在大大增加。導致家長把大量精力都放在改善家庭經濟上,從而疏忽了對子女的教育,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產了負面的影響。一些父母都外出務工后,孩子只能交給爺爺奶奶或者鄰居托管,爺爺奶奶往往管不住孩子,導致一大部分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長期下去孩子就無心學習,最后成為了“潛力生”。因此,缺乏家庭教育也是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
二、中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解決對策
(一)活躍課堂氛圍,激發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這個老師手中握有打開學生學習主動性大門的鑰匙,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學生學習知識最有力的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總是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之中。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符合中學生在特定年齡階段的思維方式和認知規律,更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擁有豐富而快樂的的學習環境。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材和課程目標作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在課堂設計教學的重要依據,在涉及中學數學課程階段之中的重點、難點以及疑點這三類知識點的時候,有效運用游戲化教學方式獨有的趣味性和探索性,寓教于樂,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信心。從而促進課堂教學達到《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提高數學學習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和“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兩大課程目標。
(三)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因為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就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教師要分層要求,對于在數學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要從最基本的問題嚴格要求,比如基本的計算、概念、算理要求他們必須會,夯實基礎,避免他們掉隊。太難解決的問題可以不做更高的要求, 保障每個學生得到基本的、正常的、和諧的發展。對于不同的學生,根據知識內容,做出具體的分析和教學對策,在充分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采用分層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
(四)家校互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踐證明,和諧的家校關系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利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三、結論
造成中學數學“兩極分化”現象的原因有多種,主要就是興趣程度不高、學生個體差異以及缺乏教學溝通。本文通過對于學生興趣的激發,老師的層次教學開展以及家校互動的研究,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期望可以促使中學生們健康、全面、可持續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陳鳳忠.關注學習差距,縮小兩極分化——淺析農村中學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現象及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11)
[2]王東杰.淺談如何激發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課程教育研究,2014(13).
[3]董天德.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J].新課程教育,2016(8)
[4]賈靈芬.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強化素質教育的探析[J].時代教育,2015(18)
[5]盧浩,石長梅.新課改形勢下中學數學教學過渡問題的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2015(19).
作者簡介:
吳紹花(1981.1-),女,彝族,云南賓川人,大學學歷,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