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明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初中地理教學也面臨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地理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針對學生的情感給予關注。通過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自身情感的發展。本文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在地理課堂上提高對學生的情感關注展開論述。
【關鍵詞】地理課堂 學生 情感關注 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156-01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落實,初中地理教學目標也被劃分為三個維度,即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等。這也意味著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教學,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將情感因素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理智情感
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階段,在這一階段對學生理智情感進行培養顯得十分重要。學生的理智情感一般表現在對知識的學習欲望上。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表現為探究知識的欲望、對疑難問題的好奇心以及學習興趣的高低等方面[1]。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雖然中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奇心,但是學習積極性有所缺乏,這就需要教師實施一定的情感教育,對學生的理智情感進行培養。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問題情境創設法是一種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理智情感的有效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分析、探究和思考,根據自己的實踐體驗探究出正確答案。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將死板的、抽象的地理知識融入到生動的、形象的問題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2]。
例如,在對海陸變遷的原因進行分析的時候,地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探究。在學生探究結束之后,教師再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海陸變遷的動畫效果,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清楚地看到七大洲四大洋海陸分布形式。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地中海會減少,為什么喜馬拉雅山脈會不斷升高。這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能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理智情感。
二、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情感意識
知識源于生活,同時也為生活提供相應的服務。從當前初中地理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普遍較低。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地理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在實際生活中很少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了改善這一現狀,讓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同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情感,地理教師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將實際生活內容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意識。
舉個簡單的例子,筆者在地理教學中,曾經向學生介紹我校東北方向的鐵峰山。這是一座歷史名山,也留下很多的歷史名人題刻。但是卻在上個世紀末遭到開發,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被破壞殆盡,讓人十分惋惜。由于濫開亂采、過度開采,鐵峰山已經變得千瘡百孔,水土流失嚴重,植被遭到大量的破壞。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安溪在2009年的時候對鐵峰山進行整治,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環境的治理。如今的鐵峰山已經按照“石材退出、恢復生態,山上復綠、山下建廠”的思路引進很多的好項目和大項目。通過這種生活化教學讓學生了解到地理和生活息息相關,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意識。
三、借助地理教學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感
對學生審美意識進行培養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心態,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社會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引導學生追求審美,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初中地理教學中蘊含很多美的元素,地理教師要使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對美的追求激發出來,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快樂的情緒,在這個基礎上愛上地理并由此愛上生活。
首先,教師要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美好因素,引導學生對地理教材中的美進行感知。比如,地理教材中包含的科教、文化、經濟、政治等社會美和花、鳥、蟲、樹等自然美,教師要將這些充分挖掘出來作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其次,教師要將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借助藝術性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感受學習過程中的藝術美,給學生創造一個美的環境,讓學生融入到美的教育之中。
綜上所述,地理知識涉及面廣,內容多姿多彩。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地理知識中的情感成分進行挖掘,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情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娟.真實體驗,高效教學——淺析體驗式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考試周刊,2016(94):127.
[2]文利艷.淺談初中地理教學策略之情感教學[J].新課程(下),2013(0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