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霏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03-02
一、課程目標與音樂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一定的教育目的在課程領域的具體化,從一定意義上說,教育目的是通過具體的課程目標體現出來的。確定課程目標不僅有助于明確課程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的銜接關系,從而明確課程編制工作的總體方向,而且還有助于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并可作為課程實施的基本依據和課程評價的主要準則。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音樂課程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性質的定位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課程目標著眼于滿足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注重音樂的實踐活動,在探究式的學習中,發展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豐富情感體驗,提高音樂文化的素養,構建未來生活,規劃人生走向的宏偉愿望。它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體現了高中課程體系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相結合的共同要求。
二、音樂課程目標的基本特點
1.人文性
音樂課程目標的制定,遵循了現代教育的主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課程觀與教育觀,適當降低課程的難度,以音樂鑒賞為基本內容,把其他內容分為七大模塊,供有不同興趣愛好或有一定特長的學生選擇。當然,學分制的推行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性、選擇性,可跨年級、跨學科選課。“學習了解不同國家的音樂傳統及優秀的音樂作品,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拓寬多元文化視野,養成積極向上的人文素養。
2.情感性
現行音樂教學大綱對情感性強調模糊,對于其在培養審美能力中的作用重視不夠。音樂課程目標則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置于首位,“建立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向上的審美觀”,做熱愛生活的人。同時,將當代音樂文化生活中大眾關注的表演形式納入音樂課堂,增加了音樂對學生的親近感。
3.全面性
現代教育要創造的是有個性的人,而不是唯唯諾諾、千人一面的“產品”。音樂課程目標則以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為依據,對其作出適當的修改和完善,包容完整個體發展的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推出了總目標和具體目標,然后又分出三個維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最后各個維度又細分。這樣既包括外顯行為又包含內部過程,既完善又有利于操作。因而,這一音樂課程目標將有利于全面發展人才的培養。
4.主體性
音樂課程目標以學生為主體,其一,音樂的教學不是傳授性的,而是體驗性的。有效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基礎之上。如果缺乏主體建構,缺乏體驗、合作、探究,缺乏認同感,學生就很難產生成就感;其二,目標的確立也是以學生在經過某一學段之后的學習結果的描述,而不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如教學大綱或教科書),并且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描述是可理解的、可達到的、可評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楚和可望不可及的。
三、新課程目標下提高音樂教師專業素質的策略
1.由說到做,教育理念行為化
課程目標是指導教學實踐的先行價值觀,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師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根本保障,但教育理念的行為化才是其價值得以實現的終極目標。當下最急需的是將《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提倡的教育理念付諸實施,將文字轉化為行為,將理念轉化為行動。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師“只說不做”,內因是自主專業發展意識薄弱,外因則是缺乏相關的督導監控制度。對此,一是要成立國家、省、市、縣、校等多級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督導辦公室,監督、激勵每一位教師將理念落實到教學行為中去;二是要建立教師專業發展導向機制和保障機制,整合學校、教導處、音樂教研室等多種力量,增強指導性聽課,減少評價式聽課,解放音樂教師的思想,使其減輕心理壓力,明確改進策略。
2.制訂校內讀書報告會制度,豐富教師文化素養
每月一次的讀書報告會是豐富高中音樂教師文化素養的最好方式。學校可以要求每一位教師每月初根據自己專業所需自選一個主題,之后有針對性地去查閱資料。月末在讀書報告會上發言時,要求教師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書中的內容或思想,并試著談談該內容對自己教學的幫助或啟示。這樣,每個讀書報告人既對自己所讀內容有了回顧與反思,又從他人的讀書報告中汲取了文化信息與元素。應該說,這是在職高中音樂教師最好的文化素養提升途徑。它既調動了教師的讀書積極性,又可使教師的文化信息存儲與交流達到最大化,從而豐富其文化素養,為其理解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內核奠定基礎。
3.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在職高中音樂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在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的形式多種多樣。首先,高中與高等院校合作,在每年的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學生頂崗教學時期或寒暑假期間,派送在職音樂教師到高校脫崗培訓,有針對性地習練所欠缺的音樂技能。其次,充分利用校內資源,教師之間相互學習。例如:在校內進行教師間的教學觀摩,定期聽課,分析彼此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器樂教學等課程共同合作授課;讓教師在校內開展互幫互學活動,從一堂課的伴(演)奏、歌唱、舞蹈等開始學起,日積月累,每位教師在弱勢技能方面都會取得長足進步。最后,從高等院校或社會的文藝團體聘請一些音樂專家指導音樂教師的技能訓練,也是提高音樂教師專業素養的有效辦法。無論采用哪種形式,保證音樂技能學習的連續性最為關鍵。
4.整合精選培訓內容,提高音樂教師整體素質
據調查,由于教師日常工作繁重,培訓學科越多,時間分配越少,使得多數培訓流于形式,結果除了學歷培訓后的教師學歷符合了國家要求外,教師沒有得到任何真正的專業發展。因此,培訓課程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有效,加強職后培訓的實效性應列入高中新課程改革及高中音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議程。例如:全面考慮影響高中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因素,以便能夠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幫助;尊重教師的主體性,了解教師的需要,使教師樹立自我發展的責任意識;根據教師發展的連續性與階段性特征來規劃高中音樂教師的職后培訓;加強考核管理,保證培訓實效;培訓方式多樣化,采取專家講座、專題研討、錄像觀摩、課例展示、教學評析、模擬教學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時間安排可采取階段性集中、周期性分散的辦法,部分自學,部分面授等等。
5.提升專業情意,謀求自我專業發展
真實情感的投入是目前高中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只有正確認識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樹立課改信心,形成正確的課程觀、學生觀、事業觀,克服職業倦怠,建立對高中音樂教育教學的情感依戀,音樂教師才能形成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才能對自己的教學工作產生專業認同感和投入感,才能致力于提高專業素質水平與專業服務水準,并長期保持專業發展的自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