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昌洋 張靜
【摘要】在教育由“超額需求”轉向“選擇需求”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建設一支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為關鍵,可以推進職業教育深化改革,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拓展學校發展空間。 本文闡述了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意義,從雙師型教師培養方式與管理考核方法等方面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進行了探索分析。
【關鍵詞】工匠精神 高職院校 雙師型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189-01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打造中國制造2025,就需要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作為培養高級技術技能人才重要陣地的高職院校,建設一支工匠精神引領下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尤為重要。
1.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融入工匠精神的意義
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是一種高層次的職業認同感與自豪感,是具有精益求精敬業特征的一種信仰,這種工作態度是職業道德的最高境界。雙師型教師是指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較強的專業操作示范技能,具備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證書和相應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術等級資格證書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融入工匠精神,一是教師職業發展需要,高職教師應對所從事的教育職業有一種敬畏之心,視職業為自己的生命,把干好本職工作為天職,還應該適應教育發展需求,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刻苦學習,最終成為真正的行業專家和教育能手,將工匠精神始終陪伴自己的職業生涯;二是學生職業發展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職教師,不但能“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還能將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讓學生具備深挖肯鉆、專注敬業的品質,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2.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式
高職院校應用工匠精神來引領教師職業發展,開展多種形式的關于工匠精神宣傳活動,營造有利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工作環境,使工匠精神成為雙師型教師的追求目標。高職院校教師作為傳承工匠精神的主導力量,高職院校應不斷完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式,努力使雙師型教師成為培育學生發展成“大國工匠”的引路人。
2.1現場實踐
高職院校應組織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頂崗實習、掛職鍛煉,并與企業中能工巧匠進行交流學習,學習優秀大師的工匠精神,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并了解企業中專業崗位所需,在以后教學工作中才能有的放矢。
2.2技能培訓
教學能力培訓。雙師型教師應深耕于課堂,學校應積極開發并組織各種校內培訓。很多教師還停留在一只粉筆一堂課的傳統模式。學校可以組織教學能力與方式優秀的教師進行教學能力培訓,以PPT課件制作、微課制作、大學城空間建設等方面進行指導,來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職業技能培訓。作為雙師型教師還應該及時更新專業技能。學校可以組織行業專家與技能工匠,到學校開展技術報告、專業講座等形式的技能培訓或者參加各類教師技能培訓,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并鼓勵教師參加操作技能、考評員等相關技能的培訓考核與技能比武,取得相關技能等級證書。
2.3人才引進
高職院校應大力引進技能大師、大國工匠等實踐能力強的高技能技術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來,改善高職教師隊伍的構成。這些高技能技術人才無論在工匠精神還是職業技能方面都將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引領一批教師通過不斷努力,更快更好的成為高標準的雙師型教師。
2.4項目生產
高職院校認真落實推進產學研結合的相關政策,依托校辦企業以及合作企業,主動承接技術服務項目。在項目生產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并有機會學習到現場先進技術,了解到現場生產實際需求,將這些帶入到專業人才培養課程標準中去。
3.“雙師型”教師的管理與考核
高職學院應成立雙師型教師評審工作小組,按照“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對“雙師型”教師進行考評,并實行動態管理,每三年復審一次。對復審不合格者,取消其“雙師型”教師資格。高職院校應制定相關政策文件,對取得雙師型資格的教師,在績效工資、職稱評審、職務晉級等方面優先考慮,將會大大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
雙師型教師的考核主要在職業道德、課堂授課能力、專業技能操作水平、指導學生進行技能大賽與創新創業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制定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落到實處。
4.結語
在深入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應建設一支工匠精神引領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使教師能立足崗位實際,主動對接市場,緊密結合現場需求,培養學生具有堅韌不拔、耐心刻苦、踏實嚴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適應服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蘇烈翠.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模式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6(28).
[2]薛茂云.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教師創新發展[J].中國高等教育,2017(8).
[3]陳開梅.高職“雙師型”教師培養芻論[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作者簡介:
齊昌洋(1984.3-),男,河南省南陽市人,講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工程測量技術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