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威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1)政策現狀。將體育產業作為牡丹江市新興產業納入“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建立了市級體育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指示,正大力推進冰雪旅游體育產業發展。
(2)體育服務業。2017年市區擁有各類休閑健身場所102家,其中標準臺球廳6家,游泳館7家,乒乓球館12家,滑雪場4家,健身房17家,跆拳道館6家。擁有各類體育健身培訓機構、專項輔導班和培訓班30家。
(3)體育銷售業。2017年全市擁有各種體育用品專營商店達31家,全部為民間資本投入。近三年體彩銷售額為3.1、4.4、4.7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
(4)公共體育設施現狀。現有體育場館21個,體育公園2個,體育健身走廊1處,體育戶外營地2處,全民健身苑工程14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580個,城市、農村健身路徑458個,輪滑場地3個。
(5)“體育+”現狀。舉辦了兩屆端午節龍舟大賽,承辦了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冬令營和三屆冬季陽光體育大會。開展“百萬青少年上冰雪”“足球進校園”等活動。實施健康龍江行動,開展健康健身講座,在部分養老機構建立了健身設施,開展了門球、太極拳、氣功等老年人體育運動項目。
(1)發展理念不新、機制不活。對體育產業發展重視不夠,沒有作為拉動經濟發展新增長點來對待。市屬體育資源、各大高校及社會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沒有形成乘數效應。
(2)尚未形成產業鏈條。牡丹江市現有體育產業鏈條主要集中在健身房、小型體育用品商店、球類等體育運動培訓機構和體育彩票銷售等幾個常規項目上,沒有和國內知名賽事形成產業配套。
(3)體育產業經營規模小。牡丹江市體育用品制造企業僅1戶且只能生產健身器材。發展最快的體育用品零售業也只是以體育服裝用品為主,未能形成較強競爭能力和市場集聚效應。
(4)體育賽事商業化運作水平低。牡丹江市沒有高水平競技運動賽事,近年來,雖然引進了英雄兒女自由搏擊賽事,但僅有一次。牡丹江馬拉松賽事因市場化運作水平低而“流產”。承辦的一些單項賽事和市區行業系統運動會僅為區域性,帶動產業發展能力不夠。
(5)體育產業經營效益不高。市民消費水平較低,體育經營場所效益普遍不高。牡丹江市足球場地每人每小時10元,籃球場地每人每小時20元,羽毛球場地一般在每小時30元左右,場館收益利潤低。消費觀念扭曲,如遇大型體育賽事,不愿花錢買票,人情票現象嚴重。
(1)強化政策保障。在規劃、用地、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適當減免稅收、降低水電等要素成本,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體育產業。在有限財力內設立合理的體育產業專項引導資金,發揮市級體育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多種獎勵形式,大力扶持重點體育產業項目。建立體育產業統計體系和工作機制,切實做到應統盡統。借鑒江蘇職工保險金用于體育健身消費模式,將牡丹江市職工個人基本醫療保險基金賬戶使用范圍拓展至辦理健身卡、購買體育場館門票及健身器材等,打造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2)加快體育新業態發展。大力發展體育健身娛樂業。重點發展符合牡丹江市實際、群眾喜愛的滑冰、滑雪、游泳、太極拳、球類等運動項目,培育體育消費群體。大力發展體育競賽表演業。以引入英雄兒女自由搏擊賽為契機,積極申請和舉辦國內、省內高水平體育競賽表演,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承辦、贊助體育活動。大力發展體育制造業。依托國家級冰上、水上訓練基地,積極引進體育生產加工企業或大型體育經營企業落戶牡丹江市,推進冰雪、皮劃艇等一批體育產業骨干項目生成。
(3)促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立足牡丹峰滑雪場、東村滑公園、大灣滑雪場、鏡泊湖冰雪運動樂園、樂水湖冰雪運動樂園、校園冰場等場地,組織群眾開展雪地足球、滑冰、滑雪、冰上龍舟、抽冰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冰雪體育運動和賽事活動。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建設經營性冬季冰場、滑雪場、冰雪運動樂園等冬季運動設施。立足牡丹江雪鄉、雪堡、鏡泊湖、小九寨等國家級旅游景區,打造滑雪、滑冰、登山、徒步、馬拉松、公路自行車和漂流等體育旅游品牌,開拓體育旅游市場。
(4)擴大體育市場需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體育基礎設施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內容,引進外來投資者到牡丹江市建設體育基礎設施。加強與北京華星輝煌、大連波波體育合作,建設冰球館、游泳館和綜合體育館。加大社會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多元化加大體育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利用好體育彩票公益金新建、改建面向群眾的體育場館和體育健身公園。加大各類體育場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力度。體育場館、滑冰館等公共體育設施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實現體育資源利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