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
【摘要】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已經在我國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歷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使用,基于此,為了更好地應對新教材的變化并采取更好的教學策略加以應對,本文從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相較于舊版教材所出現的更注重歷史發展脈絡和更加與時俱進等內容為出發角度,對面對教材變化應當采取的教學策略做出了研究,并進行了相應的闡釋和說明。
【關鍵詞】部編版 初中歷史 新教材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39-01
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有著很強的順序性和時代性,其中順序性體現在其采用一條線的內容編排方式,這種內容編排方式十分適應初中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能夠使其通過掌握歷史事實來知曉歷史發展的具體脈絡。而時代性則主要體現在新教材更關注十八大以來國家的發展面貌,具有十分強烈的時代感,并加入了很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這對于學生了解當代社會的發展情況有著重要意義,也為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了便利。
一、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的變化
(一)更注重歷史發展脈絡
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按照歷史朝代發展脈絡順序完整地進行了編寫,使歷史發展形成了一條清晰的線索。以七年級上冊第三和第四單元為例,第三單元老教材中兩漢歷史合二為一,新教材則分別開展講解,在第四單元中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也得到了重新定義。這不但使新教材的歷史脈絡更加清晰,更充分運用了文字與地圖相結合的方式,使歷史進程更具備空間感,對學生歷史時空觀的形成有著重要意義。
(二)更加與時俱進
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更體現了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主張,以七年級上冊《絲綢之路》一課為例,本課將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引申到了現在,充分體現了當前我國“一帶一路”思想,不但使學生到了解了絲綢之路的過去,更展望了絲綢之路光明的未來。此外,新教材對釣魚島、南海諸島和港澳臺等國家主權也比以往教材有了更多的涉及。
二、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的教學策略
(一)把握住其中的重要問題
新教材中的重要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在對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重點講授我國大一統國家的發展與鞏固,這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使其了解國家統一的重要性。
2.接著,教師要使學生了解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歷史交往中共同開發和建設了偉大祖國,促進學生了解民族團結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強大凝聚力是中國復興的保證。
3.此外教師還要對中國歷史疆域的變化情況進行講解,講解內容不但要包括漢族政權,還要對邊疆各少數民族政權的發展歷史進行講解,使學生了解到包括臺灣、新疆、西藏、南海諸島在內的邊疆地區歷史,從而增加其國家主權意識。
4.在對民族政權的講解上,教師要從民族團結的角度出發,使學生意識到中國境內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少數民族政權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更要讓學生知道:歷史上各民族團結為主、沖突為輔,民族間的戰爭是內戰,不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
5.教師還要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對外交往情況有所涉獵,使學生形成文化認同感,以增加其文化自信,并對中外交流歷史有所了解,促使其形成科學、正確的歷史觀。
(二)使課堂教學手段更加靈活
靈活的歷史課堂教學手段應具備以下特點:
1.教師要堅持以唯物史觀為思想價值判斷導向,并以此為指導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正確的做出解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2.為了促進初中生對歷史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從基本事實的角度出發開展教學,使學生對歷史發展脈絡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促使其能夠真正感知歷史、思考歷史,在歷史學習中收獲感悟,從而加深對歷史的認知。
3.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加強對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這需要學生充分把握歷史領域和層次之間的聯系,使其可以將歷史與現實聯系在一起。
4.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開展啟發和互動教學,并通過問題討論的方式得出正確結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使課堂更加生動。
5.為了給學生主動學習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創造條件,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提問能力,這需要教師不搞“一言堂”,使課堂變得更加民主和寬松[1]。
綜上所述,本文集中研究了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的變化及相應需要采取的教學策略,通過研究發現,針對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新出現的變化,只有通過把握住其中的重要問題和使課堂教學手段更加靈活等教學策略才能很好的將問題解決,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國初中歷史教師更好地開展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的教學工作,為我國初中歷史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偉.部編版初中歷史新教材的新變化及施教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2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