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現梅
【摘要】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內心世界,使學生享受到閱讀中的無限樂趣。朗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朗讀,讓學生練就扎實的語文學習基本功;朗讀,為與作者情感相融架起橋梁;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在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地開展好朗讀教學,激勵學生敢讀,想讀,會讀,善讀,樂讀,讓朗讀之花綻放光彩!
【關鍵詞】朗讀 語文教學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44-02
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朗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開展朗讀活動,讓學生在朗朗讀書聲中感悟文章內容,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得到審美愉悅,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從小培養學生濃厚的朗讀興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語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朗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所謂萬事開頭難,因此作為一年級的語文老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語文熱情尤為重要。朗讀就是打開學生語文學習之門的金鑰匙。低年級開展朗讀活動要因文而異。一年級的課文人物對話較多,特別是把動物或植物擬作人來寫,課文情節簡單,語言流暢,所以,可分角色讀,描寫景物或為了易于理解課文內容的宜輕聲讀,情節生動的宜表演式地讀,容易混淆的則可用對比讀的方式等。這樣開展教學,學生不僅對課文內容深刻理解更是在各自的朗讀體會與進步的喜悅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朗讀,讓學生練就扎實的基本功
語文教學用書中一再強調重視朗讀基本功的訓練。低年級學生好動活潑,思維活躍,富有想象力,因此在教學時可用輪流讀的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學《四季》這課時,因為情節比較生動,我在教學時采用分角色輪流朗讀開展教學,并在朗讀訓練中加上一些動作和表情,引導學生邊讀邊演,使其投入角色,通過多讀,學生對部分詞語加深了了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低年級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和超強的模仿力。在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誘導學生進入角色,表演課文中的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而且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學生們通過表演朗讀讀出了語感,又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受到了美的陶冶。從小學一年級抓起,嚴格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練就扎實的語文學習的基本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朗讀,為與作者情感相融架起橋梁
小學語文閱讀教材內容豐富多彩,由于他們的閱歷、認識理解能力的欠缺,有時學生很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學時應選擇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相融。五年級教材《橋》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課文,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如何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這座橋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是本課教學重點所在。在教學中,我精心組織教材,以讀導情,以讀悟情,以讀激情,讓學生學會用“兇、慌、敬、悲”四種不同的感情朗讀課文,實現閱讀教學的“走來回”,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并最終相互交織成不忘老漢為救村民舍己舍子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通過充分地朗讀學生與作者情感相融,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也茅舍頓開。
四、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學好語文也不僅僅是為了和人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高語文素養,而朗讀能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朗讀,在不知不覺中把教材課文中的寫作技巧轉化為自己的寫作技巧,從仿寫到內化再到自創,寫作時就能很自然地做到信手拈來了。像很多人都能在很多年后對小時候爛熟于心的名家名篇回憶起來仍然能夠記憶猶新,達到“妙筆生花”的境界。另外朗讀,要貫穿語文教學的始終。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是“寫”的基礎。要內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通過郎讀使學生有所收獲。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開展朗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以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能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真可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盡心盡力地開展好朗讀教學,激勵學生敢讀,想讀,會讀,善讀,樂讀,讓朗讀之花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