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崔倩倩

每個學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天然稟賦,他們的天賦就像是深埋在泥土里的種子,需要我們去發現、呵護、滋養,從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生涯教育正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手段,它不僅僅是職業教育、升學教育,更是圍繞著生涯發展的多角色、全過程的教育;是根據一定的社會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需要,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教育。
學校秉持著“發展每個人的天賦才華”的辦學理念,成立生涯指導中心,作為生涯教育的指揮中心;成立學習指導中心,為選擇性課程鋪設“高速公路網”;成立科技創新中心,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生涯體驗機會;成立升學指導中心,在學段轉折點提供預備課程和咨詢指導;成立項目管理中心,開發生涯體驗新項目、新基地、新榜樣;成立教育服務與保障中心,提供生涯體驗課程的后勤保障。各中心之間及時溝通、互相配合,遵循全面性、個性化、綜合性與生成性原則,為學生提供發展的土壤和成長空間。
生涯教育課程設計
生涯教育課程從2012年9月起進入初一年級學生課表,從2015年9月起進入高一年級學生課表,每學期16課時、15講,機動1課時。初一年級生涯教育包括“峪中,你好”“老師,您好”“同學,你好”“面向未來,完善自我”“興趣激發生涯動力”“了解學習風格”“學習方法調查”“認識身邊的職業”“生涯人物訪談”“樹立個人目標”“生涯規劃書”等;高一年級的課程包括“生涯規劃的意義”“學習的意義”“我的高中三年”“價值觀探索”“興趣探索”“自我性格透視”“家族職業樹”“探索職業世界”“我的大學”“生涯抉擇”“十年后的我”等。
在課程的設計、實施與完善過程中,我們一直遵循著四項基本原則,即滿足學生學業發展、品德發展、心理發展與生活能力發展的內在需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形式多樣化;課上與課下相結合。
例如,初一上學期的第二課與第三課《峪中,你好!》,是讓學生盡早熟悉校園環境,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與探索能力。在第二節課,教師讓學生繪制自己眼中的大峪中學,然后在小組和班級進行分享。有的學生是第一次來到大峪中學,有的學生在開學前就來過,所以,他們對于這所學校的印象和熟悉程度是不一樣的,通過小組分享,可以讓學生看到更全面、更生動的大峪中學。在這節課結束前,老師將學生分成小組,5-6人一組,要求他們課下對校園進行探究,找一個他們認為最好看、最高端或最神秘的地方拍一張合影,在第三節課進行小組展示。學生們不僅拍了照片,還做成了PPT,有的小組還給PPT配上了校歌,可見,他們不僅熟悉了這所學校,而且已經喜歡上了這所學校,真正成為了學校的一員。
模擬招聘,遇見未來
自2016年起,我們面向高二年級舉辦模擬招聘會,通過角色扮演與反饋,使學生學會在自我概念和現實之間達成平衡,對自己重新定位,為即將開始的高三生活打下基礎。同時,讓學生了解就業市場,定位職業方向,為其確立人生方向提供奮斗的策略。
模擬招聘活動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集合了不同領域的20家企事業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提供了生產類、研發類、服務類、教育類、媒體類等多種崗位類別,讓學生了解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多樣性及具體職責和能力要求。
活動前,班主任指導學生制作個人簡歷和面試卡;學生通過參加體能測試和學歷測試獲得積分來取得面試資格,所獲積分的等級對應本科、碩士、博士的學歷,達到企業所要求的條件才能參加該企業面試;參加面試者身著正裝,同一場次的學生為競爭對手;面試結束后,無論是否被錄取都要參加最后的總結大會,聽取各企業的反饋。參加模擬招聘的學生每人需要寫一份500字的心得體會;按興趣分組到企業實習后,要完成一份職業體驗報告。活動最后還要進行優秀報告的先進個人和先進班集體評選和精彩活動瞬間攝影評選。
通過模擬招聘活動,學生會對目前社會上的行業分工、人員需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和定位。模擬招聘通過整合各類就業市場信息,構建無邊界、跨學科、近社會的開放性學習平臺,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發展需求。
多方合作,創造多樣的職業體驗
生涯教育僅僅停留在課堂中、學校里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育資源,以更好地發現和發展他們的才華。
我們帶領想做警察的學生到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開展科學探案;帶領想當醫生的學生到首都醫科大學進行臨床體驗;為想做科學家的學生提供高端實驗室和導師;帶領想當外交官的學生到各大使館開展文化交流;帶領想創業的學生去亦莊安快創業谷體驗新興產業,去“模擬商業街”體驗商業經營模式,赴香港的世界500強企業體驗企業文化……在職業體驗中,很多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涯榜樣,這有助于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興趣所在,也培養了學生腳踏實地的精神和努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