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目的 分析急救綠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作為研究對象,依照護理方式的差異將其分為比對組(n=38)和試驗組(n=41),比對組采用常規急救護理流程進行急救,主要包括接聽急救電話后迅速到達現場進行急救并采取建立靜脈通道、吸氧、心電圖監測以及遵醫囑進行各項對癥處理等,試驗組應用急救綠色通道,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出診時間、救治時間、介入或者溶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結果 兩組患者出診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0185,P=0.0634),試驗組患者救治時間短于比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6.0274,P=0.0362),介入或者溶栓時間短于比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9018,P=0.0295),住院時間明顯短于比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0143,P=0.0487)。試驗組38例患者救治成功,3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為92.68%,比對組31例患者救治成功,7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為81.58%,兩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7.9275,P=0.0196)。結論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應用急救綠色通道能夠縮短救治時間并可提升救治成功率。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綠色通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7..02
急性心肌梗死為臨床多發性急危重癥,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血清心肌酶增高、急性循環功能障礙、胸悶等,患者病情進展迅速且預后不佳,具有較高死亡率。急救綠色通道能夠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提升救治效果[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急救綠色通道的效果,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伴發其他重度臟器功能異常患者、嚴重全身合并癥患者、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有精神病史或者神經疾病史患者[2]。依照護理方式的差異將其分為比對組(n=38)和試驗組(n=41)。其中,比對組男22例,女16例,年齡41~78周歲,平均(63.4±8.5)歲;試驗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40~76周歲,平均(62.9±8.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比對組患者采用常規急救護理流程并進行常規急救護理,主要包括接聽急救電話后迅速到達現場進行急救并采取建立靜脈通道、吸氧、心電圖監測以及遵醫囑進行各項對癥處理等,試驗組患者應用急救綠色通道,如下:為患者采取各項必要院外急救措施,轉運途中可應用無線網絡技術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情況并立即將其血氧、血壓、心電等信息傳至急救中心,保證院前急救與醫院專業救治的連貫性。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心肌酶診斷、十二導聯心電圖診斷等各項必要輔助診斷,時間不可超出10 min,同時準備好除顫儀等各項搶救設備。依照檢查結果決定是否需要要求心內科專家進行會診,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為患者提供心律失常糾正治療以及血管擴張劑、強心、溶栓等治療,同時遵醫囑為患者提供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3]。將各項檢查以及化驗材料迅速送檢并確保盡快獲得檢查結果。同時醫院應該設置“專門轉運路徑”等特殊通道,盡量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提高搶救效率以及生還幾率。若急診停留期間患者出現室顫等反應,需要立即進行直流電復律搶救以取得心肺復蘇效果,根據患者病情決定是否需要應用心臟臨時起搏器以及氣管插管救治[4]。
1.3 項目評價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出診時間、救治時間、介入或者溶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救治成功率和死亡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急救時間對比分析
兩組患者出診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救治時間、介入或者溶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比對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2組患者救治情況
試驗組38例患者救治成功,3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為92.68%,比對組31例患者救治成功,7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為81.58%,兩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引發急性缺氧以及缺血等表現,還會加大心肌細胞壞死等病癥發生率,嚴重損害患者心臟功能,同時也會加大心臟破裂、心肌梗死后綜合征、心室壁瘤等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會構成極大的威脅,嚴重降低其生存品質,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風險。急救綠色通道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各項工作的開展均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為宗旨,致力于提升救治成功率,能夠確保各個搶救環節無縫隙對接以及搶救工作的的完善性,可使搶救中間的各個環節時間得到明顯縮短,能夠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從而降低其死亡風險[5]。
此次研究中,兩組患者出診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救治時間、介入或者溶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比對組患者,各項目數據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38例患者救治成功,3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為92.68%,比對組31例患者救治成功,7例患者死亡,救治成功率為81.58%,2組患者救治成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牛倩敏[6]等人研究結果表明,應用急救綠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為90.12%,接受常規急救措施的患者搶救成功率為78.62%,與此次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應用急救綠色通道能夠縮短救治時間并可提升救治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翟小娟.無縫隙銜接綠色通道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時間和救治成功率的改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6):163-164.
[2] 伍建平.院前急救與綠色通道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12(2):146-148.
[3] 郭艷艷.急診綠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5):605-60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