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摘要】小學語文作業是老師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已學知識,又是老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主要依據。但是當前形勢下,作業形式過于單一,作業程式化、機械化嚴重。語文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追求高效,還應在作業的布置上做到潤物無聲,滲透德育,真正讓作業發揮育人的作用。
【關鍵詞】作業;德育;兒童;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還記得這一學期剛開學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翻閱《辭海》時,看到其中關于“作業”的定義是:為完成生產、學習等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也不知為何,突然一時興起,就把作業這個詞語在電腦中又百度了一下,想看看兩者之間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可是當看到電腦定義的那一瞬間,我震驚了。不知從何時起,作業居然被定義為老師認為越多越好,學生認為越少越好的一種奇怪的讓人無法解釋清楚的東西。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所謂的作業就是學生放學后必須寫的令學生崩潰至極的東西或者是一種讓中國學生崩潰的刑具。當刑具這個詞語出來的時候,我突然不寒而栗。曾幾何時,本是一種常規的正常教學活動,本是我們教學中學生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的作業,卻已在悄然中慢慢變味,在無形中進入了一種讓人無法釋懷的怪圈。看到此處,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我在想,那么對于我的語文教學來講,對于我的孩子們而言,我又該如何不讓作業成為我的孩子們的刑具呢?我該如何讓作業真正成為輔助老師教學,提高學生能力的一種有效助手?思考了很久,還是決定從自己所教授的語文課嘗試開始改變,努力著讓孩子們的作業“靚”起來。
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選編了精讀課文《燕子》《古詩兩首》《荷花》,略讀課文《珍珠泉》,一個語文園地。無論是活潑可愛的小燕子還是婀娜多姿的柳樹,抑或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無不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可是要如何把這樣的美感傳遞給學生?又如何通過這些美景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呢?我想單憑老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朗讀中去體會,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還要借助作業來鞏固學習效果。但是作業又該如何布置,既不能成為孩子們的負擔,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改變機械、粗糙、煩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因此,上一學期開始,我們三年級組就已經根據學校的要求,統一對學生的作業分了類,要求老師根據孩子們的不同程度,布置不同等級的作業。那么,接下來的時間里,我還能做些什么呢?一時間,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正在這時,我們班的一次美術課,突然給了我靈感。那天,美術課后,看著我們的美術老師在黑板上惟妙惟肖的畫面,看著雖然早已下課,卻依然沉迷于繪畫中的孩子們,我有了想法。第二天,語文課上,當《燕子》這一課,在孩子們的朗讀中,已經越讀越有味道的時候,我知道時機成熟了。 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讀得太好了,不僅讀出了情感,還讀出了畫面感呢,老師聽了大家的朗讀,真的覺得這些活潑可愛的小燕子都飛到咱們班的教室里了。”孩子們都笑了。我繼續說道:“可是,楊老師總覺得,要是光讓這只小燕子飛到我們的教室里,似乎還不夠,老師還希望這些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能飛到大家的作業本上呢!”孩子們會意地笑了。一些反應快的孩子,已紛紛拿出了畫筆,拿出了本子,雀躍地畫了起來。緊接著,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了繪畫的過程中。一時間,教室里靜極了,可是這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幸福極了,再也無法掩飾住自己內心的愉悅。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在第二課《古詩兩首》《詠柳》的教學完成后,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拿出了畫筆,興奮地給古詩配上了畫。當第三課《荷花》教學完成后,我還沒來得及布置作業,孩子們就激動地對我說:“楊老師,快點布置作業啊,我們還等著繪畫呢。今天,我們一定會畫得更漂亮。因為我們美術老師已經教過我們如何畫荷花了。”聽著孩子們的話,看著孩子們眼睛里閃出的光芒,我會心地笑了。
記得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曾經說過:“詩為有聲之畫,畫為有聲之詩。”可見,語文與美術有著深厚的淵源。記得有位老師也曾經說過,語文的畫面感、意境美與美術的構圖、意象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當孩子們根據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加上想象的翅膀,以相應的畫面呈現出來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把文本中的意境通過自己的理解、想象、聯想,得到了充分的還原、再現,達到了心領神會。
對于作業,孩子們不再害怕了,他們喜歡上了這樣我手繪我心的作業。對于語文,他們也更喜歡了,他們喜歡上這樣給他們無限想象空間的學科。于是,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4課《果園機器人》教學完成后,孩子們繪出了一張比一張出彩的圖畫,甚至還出現了自己動手制作的機器人,在作文中出現了越來越多,既有文字又有畫面,如藝術品一樣的作品……
李鎮西老師曾經說過:“如果在兒童精神的天空中沒有了追逐鳥兒的云彩,在少年兒童的原野上沒有了隨風起舞的花朵,在孩子的意識中沒有了純真、純正、童話與夢想,沒有了對善的一往情深的愛戀與呵護,以及對美的一往情深的憧憬與向往,那是因為他們沒有了童年。”是啊,讓孩子們的作業“靚”起來,這只是我教學中的一次小小嘗試。作為孩子童年的陪伴者、教育者的我,也一定要盡自己的最大能力,與身邊這些如此敬業又如此親愛的同事一起,用心去為孩子們創造出更多的精彩。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