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習總書記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隨后“一帶一路”由愿景和倡議逐步落實到具體行動?!耙粠б宦贰痹O想是在國際格局和國內經濟深刻調整變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其推進落實大致涉及65國,面臨的各地區形勢和具體國家的政情、社情、民情千差萬別,如何做到統籌全局與分類施策兼顧,既講好中國故事又能切實包容互惠,是機遇之下必然需要應對處置的重大考驗。
關鍵詞:一帶一路;風險挑戰;對策建議
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過程中,我們在宣傳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不可避免的要接受質疑,應對不同的聲音,甚至某些國家和機構組織出于戰略考量的反制措施,此種情形會長期伴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之中。全新的事業不可能一帆風順,不求速勝但須有足夠的恒心、耐心和信心,用科學的思想和方法應對風險挑戰。
一、“一帶一路”面臨的風險挑戰及原因
雖然世界領導權是否將會易主未有定論,但是對西方發展模式的反思甚至質疑越來越多。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看似牢固的西方國際治理規則和話語體系也面臨變革,這為中國參與和塑造全球治理規則和體系,贏得崛起和發展的戰略空間提供了機遇和可能。在此背景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必然會面對非議和挑戰,這種風險挑戰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其中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
(一)中國傳統天下觀與西方理性主義的碰撞。“一帶一路”的歷史概念起源于千年之前的古代陸上絲綢之路,以鄭和為代表的海路貿易,實質上體現的是中國傳統天下觀之下的,兼容并包、惠及天下的理念。古代的絲綢之路是友誼和財富之路,交流與共榮之路。這種理念根植于中華文明的歷代傳承,如今的“一帶一路”的本質仍是合作共贏、共通共榮。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提出奮發有為的外交政策,強調“親、誠、惠、榮”,一定程度上具有中國傳統的王道和天下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講平等,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邊國家對我們更友善、更親近、更認同、更支持,增強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要誠心誠意對待周邊國家,爭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制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把雙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讓周邊國家得益于我國發展,使我國也從周邊國家共同發展中獲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導包容思想,強調亞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發展,以更加開放的胸襟和更加積極的度促進地區合作。”實質上,“一帶一路”戰略強調的是共同發展,共享發展紅利,而西方世界的國際政治理論從理性主義視角出發,認為一國在發展上升階段,必然會對其他大國和國際規則帶來挑戰,構成威脅,最終引發崛起國家和守成國家的沖突和權力更迭,在這種思維下必然對崛起中國家提供的公共產品帶有猜疑和敵意。兩種不同的歷史記憶、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話語體系,也就可以理解其他國家對“一帶一路”存在的質疑。
(二)沿線國家復雜多樣,統籌協調分類實施難度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既是與我聯系緊密國家,也是易出矛盾爭端的區域?!耙粠б宦贰币呀浢鞔_了地理覆蓋范圍,即“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中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中國至東南亞、南亞、印度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在如此廣袤的區域進行建設,必然面臨各類問題。特別是沿線國家社情、民情差異大,各國的風俗民情和社會管理方式不同,法律體系也不盡相同,諸如沿線國家腐敗問題、各方勢力的平衡問題,或者是易被炒作的市場壟斷、環境破壞、移民安置、不正當競爭等問題,此類問題已引發緬甸密松水電站、萊比塘銅礦以及柬埔寨水電站開發等重點項目被擱置或阻撓。
(三)“走出去”投資的經營理念問題。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1家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投資11299.2億元人民幣(折合1701.1億美元)。2016年全年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截至2016年底,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初具規模的合作區56個,累計投資185.5億美元。共有107家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建設,主要從事道路、港口、能源、工程承包、產業園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過去我們支援非洲建設,不計成本的建成坦贊鐵路等一批象征中非友誼的成果,后來毛主席說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抬進了聯合國。雖然現在走出去的主體是各類企業,是商業行為,但新時期推進“一帶一路”在雙贏的同時,更加需要類似坦贊鐵路的效果,提升我國際形象美譽度,體現負責任的大國風范。我們的海外投資建設規模龐大,但目前來看,我們并未獲得相應的社會效益和民眾認可。相反美西方就善于利用NGO做基層民眾工作,柬埔寨共1500萬人口,有5000多個NGO,是人均NGO最多的國家之一,美西方依托NGO以扶貧、動物保護、生態保護、教育扶貧、醫療衛生為主體,迅速贏得當地民心。的確,西方人走出去,通常是傳教士先行,商人如影隨形,相反我們在追求達成經濟利益目標時,對其社會效益、政治影響有所忽視。新時代中資企業走出去要轉變粗放簡單的經營理念,要深刻認識自身對于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性,要堅持“推己及人”的文化傳統,做一些實實在在的惠及民生的具體事,這樣我們才能理直氣壯的講好中國故事。
二、對策建議
(一)扎實做好“一帶一路”項目落地,打造樣板工程,樹立品牌效應?!耙粠б宦贰笔且豁楅L期艱巨的事業,愿景倡議本身就帶有勾畫藍圖的性質,不能一蹴而就,前期還是要更加務實,在一些攸關我戰略利益的重點國家重點項目集中發力,比如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皎漂項目、馬新高鐵以及海上重要港口建設等重大互聯互通項目,基礎設施的完備將會推動貿易暢通、能源流通、資金融通,同時也會促進文化交流,有利于民心相通。在此期間,要集中精力打造樣板工程,特別是重要民心工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文化效益、政治效益的平衡兼顧,給沿線國家切實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發揮示范性效應,這對進一步打開沿線國家市場,增強迎合“一帶一路”的意愿和民眾基礎具有重要作用。
(二)更加注重軟實力的互聯互通。中國的優勢是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制造能力,此是我推進“一帶一路”的根本依托。古人云:不謀全局者不足某一域,“一帶一路”的全局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平崛起。因此,還要立足大局,打造互尊互信之路、文明互鑒之路。這就要求我們做好軟實力的互聯互通,在致力于經貿合作及基礎產業合作的同時,拓展交流開放領域,在文化、教育、旅游、醫療衛生等多方面互聯互通,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三)搶占輿論話語權,做好增信釋疑工作。以心相交,“攻心”為上,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失語就要挨罵。普通大眾對于“一帶一路”這類新型倡議的基本認知主要還是靠輿論引導。要加強外宣能力建設,加快建立一支政治堅定、專業高效的的外宣隊伍,要對走出去中資企業的公關能力,就地宣講能力提出要求,與當地媒體和基層民眾搞好關系,自覺承擔宣傳的先鋒隊,要推動我傳統媒體、新媒體深耕前沿國家,發揮華人媒體作用,影響當地媒體輿論,架好“傳聲筒”、培養“代言人”。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學術和理論內涵研究,提升針對性和說服力,確保做的好更要說的好。
(四)多措并舉加強安全保障。“一帶一路”不斷推進,海外利益不斷拓展,沿線國家安全形勢復雜多變,安全風險會越來越多。沒有安全就沒有穩定發展的一切,在加強軍事力量走出去的同時,要創新海外利益安保模式。要靠前開展工作,加強對沿線國家安全局勢的掌握,預判風險,評估形勢,及時有效作出預警;推動民間安保公司走出去,也可以靈活形式與有關國際海外安保公司進行合作;與當地軍警強力機關加強溝通,國家層面簽訂相應的安保配合備忘錄,簽訂雙邊投資貿易協定時增加安保合作條款等;加緊維護海外利益立法進度,做好法律保障等。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我國發展爭取良好周邊環境 推動我國發展惠及更多周邊國家》
[2]王義桅:《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M],2017年版,商務印書館。
[3]周龍:《柬埔寨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及其社會影響》[J],《東南亞縱橫》,2017年8月。
[4]張彥:《中國對緬甸投資風險中的非政府組織因素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6年12月。
[5]王義桅:《”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M],2015年版,人民出版社。
[6]傅夢孜:《“一帶一路”沿線中國企業經營意識問題》[J],《世界知識》,2017年8月1日。
作者簡介:王聰,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2016級高級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