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海燕 王迷迷 張立珍
摘 要:文章契合作者所在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給出智慧課堂的涵義,分析了其構成要素,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應用型;智慧課堂;涵義;構成要素
應用型本科是以應用型為辦學定位,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新信息技術背景下,尋求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以切實提高應用型本科教學效果成為學界探討的熱點問題之一。文章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框架內,研究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智慧課堂的涵義和構成要素,為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
一、智慧課堂的涵義
有關智慧課堂的涵義,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學者們有著不同視角下的不同理解。文章研究的智慧課堂是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的,智慧課堂就是指在信息技術支持下,變革教學方式方法,將新技術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內外利用移動設備端通過無線網絡獲取學習資源,而教師則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連接無線網絡隨時隨地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師生之間采用一種平等對話的合作關系共同完成線上、線下雙課堂教學活動,構建一個個性化、智能化、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能力培養的新型課堂。在智慧課堂中,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摒棄被動學習的錯誤觀念,要進行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教師則扮演好引導教學,通過學習策略、學習方式的選擇,對學生的學習加以輔助,通過自己的知識,幫助學生完成對學習內容的內化構建,使學生可以自我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智慧課堂構成要素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實質上是教學主體(教師)、教學客體(學生)以及智慧教學環境之間相互融合的一種教學方式。要構建智慧課堂,就要處理好教師、學生以及智慧教學環境三種角色之間的關系,突破傳統課堂的限制,切實打造以學生智慧生成為本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一)教師是智慧課堂的主體,也是智慧課堂形成的關鍵
教師以“開啟智慧之門—探究智慧之源—生成智慧之果”三個階段,開展智慧教學活動。(1)在開啟智慧之門階段,開發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立體化、可視化的資源,感知學生的學習需要,構建學習者特征模型,為智慧活動的開展做好資源推送的準備。(2)在探究智慧之源階段,教師根據智慧系統所提供的數據及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個性特征等,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化的分組、對任務進行合理化的分解;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提出多種假設方案,促進組內的協助交流。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形成假設方案,形成組內任務分工,通過對話、商討、繪制概念圖等多種方式進行協作交流。(3)在生成智慧之果階段,圍繞智慧課堂的最終目標,教師應根據智慧環境所提供的學習過程及結果反饋,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線上線下多元化評價。
(二)學生是智慧課堂的客體,也是智慧課堂構成的基礎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傳統的課堂中,大多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聽的多,做的少。而在智慧課堂中,必須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學生需要在課前主動學習教學資源,提交在線作業,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必要時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在線交流,學生和教師之間是一種平等對話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師生之間配合良好,形成良性循環,為智慧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智慧教學環境是智慧課堂的保障
打造智慧教學環境是開展智慧課堂的前提,智慧教學環境是智慧課堂的物質基礎。目前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普及校園網,但在智慧教學環境建設方面仍需加大投入,可以建設以下幾種智慧教室:(1)手機互動教室,讓手機參與課堂,實時互動、及時反饋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通過手機APP實現簽到、彈幕、搶答、資料上傳下發等;(2)網絡互動教室,在此教室,人人都能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計算機和學生計算機可以互動,師生角色互換;(3)靈活多變研討教室,打破傳統教室的格局,便于師生交流,促進學生互教,靈活多變的研討教室需要桌椅多樣、設備多樣、布局多樣自由組合,滿足不同學科各種類型研討教學需要。
三、結語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發展,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提出新的挑戰,在新技術的支持下,在“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支持下,研究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必然產物。利用信息化學習方式,突破課堂時空界限,拓寬學習渠道,采用多元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智慧成長。
參考文獻
[1] 王艷飛.“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智慧課堂構建因素研究[J].2017(03).
[2] 潘麗萍,侯松.基于在線開放課程平臺的高職英語智慧課堂構建研究[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1(05):19-23.
[3] 田彬彬.基于三維結構的智慧課堂教學體系建構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5).
作者簡介:辛海燕(1982- ),女,河南焦作人,講師,主要從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研究;王迷迷(1984- ),女,江蘇徐州人,副教授,主要從機器人相關研究;張立珍(1986- ),女,河北邢臺人,講師,主要從事無人機相關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