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小童 馬志裙 肖海岐
摘 要:創業教育是大學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我國的大學生教育中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較多,主要表現在教育理念的偏差、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專業教師團隊的缺失和創業教育系統模式的缺乏。但是在當代,創業教育對于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具有深刻的促進作用,是實現大學生創業和提高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由來及發展和其綠色轉型的意義和路徑進行分析和討論,以期促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綠色轉型;實現路徑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由來及發展
創業教育的概念最早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之后美國等發達國家便在大學中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同時引導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而我國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浪潮的推動,以往的畢業生派出市場逐漸轉變為用人單位選擇市場,主體也由大學轉變為社會、行業乃至個人。這時候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就開始逐漸凸顯,日漸尖銳。因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市場背景之下,創業教育應運而生。我國的創業教育從時間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高校創業教育自主探索和創業教育試點。首先,高校創業教育自主探索階段。《人民日報》于1989年1月6日發表了一篇《更新教育思想進行創業教育的探討》的文章,作者是胡曉風先生,這篇文章是國內最早提出“創業教育”的文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我國大學研究和實踐創業教育的序幕就此拉開。其次,創業教育試點階段。教育部在2002年4月確定了9所大學為創業教育試點院校,其中有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等。就此大學創業教育進入了政府引導下的多元化發展階段。
二、目前大學生創業教育在綠色轉型中存在的問題
自從大學生創業教育出現之后,大學生創業教育得到了政府、市場和學校的支持和幫助,隨著其不斷地發展,也為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帶來了更多地鍛煉機會和實踐經驗。更創建了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業實踐、孵化基地、實習基地,以及大學生創業園等。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我國創業教育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和顯著的進步。但是由于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起步較晚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創業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創業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師資缺乏,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模式四個方面。
1.創業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創業教育本應該是面向普通大眾學生的教育,而在中國高校由于受到“挑戰杯”創業大賽等競技型比賽形式的影響,受眾范圍較小,給人一種濃厚的精英色彩,認為創業教育內容只是面向精英開放,創業教育的關注對象也是少數人的頂尖創業業績,忽視了普遍創業能力的提高,嚴重違背創業教育的初衷和目的。也就是說我國的創業教育理念只是從狹義上的創業技能培養作為主線,而忽視了創業教育的主要培養理念本應該是創新教育。
2.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當前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仍然處在試點階段,因此各大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設置都為自主設置,這就造成高校對創業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同,課程設置不同,有的高校將其設置為必修課但是可是設置松散不集中,總課時量少,學生無法進行系統完整的學習,更有的高校將創業教育設置為選修課,學生在進行學習時走馬觀花、流于形式。甚至有的高校干脆不開設創業課程,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數量難以保證。這就造成創業教育課程的覆蓋面較窄,無法融入進學校的整體教學中。然而這種體系分散、偏重理論研究的課程體系無法形成獨立、系統的課程體系,也就無法實質性的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
3.師資力量弱,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
在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開展中,主要有兩大類教師來負責,首先就是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其次是事企業管理教學的任課教師。這兩類教師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多數教師是沒有進行過創業活動的,往往都是學成之后直接進行授課指導,而缺乏創業實踐。這就使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理論為主導,缺乏實戰經驗。課堂氛圍容易空洞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難以激發學生創業的激情和興趣。有的學校認識到實戰經驗的重要性,會專門聘請一些企業家來進行客座教師,創業企業家有著十分豐富的實戰經驗,但是往往大企業家沒有教學經驗,在對大學生進行授課的時候難以保證上課的時間和節奏,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和教學效果。因此,師資力量的缺乏,隊伍的非專業化也極大的制約著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4.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模式
我國高校主要有兩種創業教育模式,一種是課堂式另一種是實踐式。第一種模式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思維模式,構建相關的知識結構體系。第二種實踐式的教育模式更加側重于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在技術、資金、法律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務。這兩種模式對于學生創業來說各有利弊。課堂式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實踐式模式強調實踐的作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其追求的理想模式,但是實際情況下這種模式所要求的資源較多,所要求的資源質量較高,普通高校的現有水平較難達到。
三、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綠色轉型和路徑思考
1.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綠色轉型
綠色轉型是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大學生創業教育形式和模式的選擇直接影響創業教育開展的實際效果。而認識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成果正是綠色發展理念。將大學生創業教育綠色轉型的理念適用到高校綠色發展理念教育實踐領域的同時也一種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質創新。它的目標選擇是培養大學生綠色創業價值取向、創業思維、創業方法、創業形式。當代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綠色轉型不僅是要對大學生綠色創業教育的頂層進行設計,和會將上述提到的相關問題進行改善,例如加強教育師資力量和團隊,培養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加強良好文化氛圍的營造等等。
2.綠色轉型的實現路徑
由于創業教育的效果受創業教育模式的直接影響。因此在進行創業教育模式的選擇時就應該結合本校特點和發展方向來進行。創業教育的綠色轉型就可以結合高校實際,鼓勵和支持學生開發校本項目,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同時重視學生的理論和文化培養,結合創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加強其理論和實踐的廣度和深度,實現當前創業教育綠色轉型。其次加強創建一支專業、高素養的師資隊伍,對專制的、實戰經驗較少的專職教師進行實踐培訓,體驗創業實踐,積累創業經驗。以促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綠色轉型。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和市場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綠色轉型是提高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法。然而由于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起步晚、師資力量弱、資料有限等原因出現一些問題使得創業教育流于形式,實用性不強,因此應該結合理論與實踐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綠色轉型,理論與實踐并重,促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綠色轉型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燦麗.論高校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及實現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12):11-13.
[2]王慧玲.大學生創業教育生態轉型的探索與發展[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7,34(11):93-97.
[3]徐進.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階段轉型的困境與路徑選擇[J].智庫時代,2017(09):254+256.
[4]施晨輝,倪好.大學生創業競賽:角色、困境與策略[J].重慶高教研究,2017,5(04):64-69.
(作者單位:1.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體育學院;
2.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