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摘 要 小學數學高段教學活動應將應用題教學作為一個難點和重點,培養學生應用題的解題技巧,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本文就目前教學實際,探討了小學數學中高段應用題的解題策略和方法,同時提出培養習慣、規范格式的益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應用題 解題策略 提高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1小學中高段應用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學中高段應用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也是難點內容,中等及中下成績的學生對應用題都懷著畏懼心理,有的學生甚至談應用題色變。這個板塊的知識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打好基礎,障礙沒掃清,不僅影響小學階段的成績提升,而且為初中階段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等的應用埋下了隱患。所以,小學中高段應用題的學習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2小學中高段應用題的解題策略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予學生學法指導,指導他們如何審題,分析題意,弄清數量關系,從哪里找到切入點,利用哪些數學思想,怎樣去除“枝葉”,留下“主干”等等,指導學生掌握常見的解題策略,以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培養學習興趣,觸發學生興奮點
應用題總是來源于生活,新教材非常重視創設問題情境,有的應用題語言生動活潑,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有的應用題圖文并茂,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現成資源激發學生興趣,觸發學生思考的熱情。
2.2讀題策略:粗讀、細讀、精讀
應用題之所以是教與學的難點,主要是因為學生沒讀懂題目,不知題意。教學中應指導學生反復讀題,粗讀是指把文字讀懂,讀清楚,大致明白題意;細讀是指用筆勾畫出關鍵詞、句、數據,去掉無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基本弄清題意;精讀是指理清數量關系,找出求解方法。例如:A、B兩地相距408千米,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駛96千米,乙車每小時行駛72千米,幾小時后兩車相遇?如果乙車先出發1小時,兩車幾小時相遇?此題首先弄清路程、速度、時間三者的關系,再引導學生讀題、審題,提取有用的信息:兩地之間的距離,兩車的速度,相向而行,同時出發,先行1小時。然后根據題意找到相等關系列出方程,或用算數方法求解。
2.3恰當設置問題,敘說解題思路
學生在弄清題意之后,也許不能馬上找到恰當的方法,這時老師應由淺入深設置階梯性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步步深入直至找出合理的解題方法,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例如:在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一項工程甲、乙兩隊合作10天可以完成,甲隊獨做15天完成,現兩隊合作7天后,其余工程由乙隊獨做。乙隊還需幾天完成?此題文字敘述看似不多,學生大多知道把總工作量看作單位1,但要學生很快列出算式并不容易,這時需要設置階梯性問題,問題1:甲乙合作每天的工效是多少?問題2:甲獨做每天的功效是多少?問題3:乙獨做每天的功效是多少?問題4:兩隊合作7天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問題5:余下由乙獨做的工作量用含x的式子應怎樣表示?學生一一回答設置的問題,解題思路逐步明朗化,指導滲透分析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敘說解題思路,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打破思維定勢,靈活轉變
學生學習應用題,多局限于生搬硬套,套模型、套公式,容易形成思維定勢。為避免這一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開拓學生思維,優化思維過程,學會把握全局,靈活轉變,巧妙解題。如增設輔助元就是其中一種巧妙方法。例:一牧場上的青草每天都勻速生長。這片青草可供27頭牛吃6周,或供23頭牛吃9周。那么,可供21頭牛吃幾周?此題按常規思維解很難,題干簡潔但數量關系復雜,教師應指導學生把握全局,從多個變量當中去找不變量,增設輔助元。設草原原有草量為1,每周新增草量為a,可供21頭牛吃x周,則根據每頭牛每周吃草量不變列出兩個方程,先求出a,再代入求x。
2.5巧畫草圖,幫助分析
數形結合思想是重要的數學思想之一,學習應用題畫草圖表示數量關系,有助理解和分析,簡潔方便,形象直觀。例如,視總工作量為1的工程問題,可以用圓形圖劃分成扇形圖表示,行程問題用線段圖表示,調配問題用菱形圖表示等等。在教學中我長期堅持這種畫草圖訓練,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收效良好。
2.6分類學習,強化訓練
小學中高段應用題所占比例較大,題型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籠統講幾個例題,做幾道練習是不夠的,要想透徹理解,扎實掌握,還得分類別學習,強化訓練。例如,調配問題、工程問題、行程問題(又包括航行、飛行問題)(追擊和相遇問題)、日歷問題、數字問題、銷售問題等等。通過分類強化練習,使學生掌握每一類型的解題策略,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從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7培養習慣,規范格式
習慣成就未來,好的習慣讓學生終生受益。學習應用題,應培養學生多讀題、慎審題、勤動腦、多探討等好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一題多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嚴格要求學生,解題思路清晰,格式規范,為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教師應通過解題方式的不斷改進和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而不斷發展學生的智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