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孟
摘要:高中化學新教材是一套體現時代特色的教材,新教材更加重視化學實驗?;瘜W實驗與探究能力的培養是高中化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從四個環節出發,闡明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實驗;探究能力;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201-01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瘜W中的探究式教學,大多數體現在實驗教學中,但是在以往的實驗探究教學中,總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實驗做了,可是總會有一種失敗感——表面上學生熱熱鬧鬧的在做實驗,可是實際上學生只是在完成一種操作。作為教師總會感覺到,學生所做實驗的目的,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就像失去了內在的精神和靈魂,課標沒有對實驗的具體做法、使用的器材等做出強制性的規定就為教師因地制宜地進行實驗教學,提出恰當的實驗方法和妥當的實驗設計提供了源依據,從理念上為探究能力的培養提供了依據。基于以上認識,那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科學探究思想理念的滲透
理念是行動的靈魂,有什么樣的理念,就有什么樣的行動,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走出傳統教學觀念的藩籬,建構新課程有效的教學理念。作為化學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便是通過化學教學挖掘學生的潛在需要,激發探究意識。中學生的學習多數比較被動,過分依賴教師,老師有布置任務、有設計實驗,他就去完成,如果沒有布置任務或課堂實驗,他就不會自己主動去探究和發現科學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去挖掘學生內心的潛意識,增強求知心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是教學活動的核心,要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參與探究學習并獲得不同的發展。就必須營造一種自由的輕松的開放的探索氛圍,促進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而學生主體行為的課堂再現源于學生的科學探究思想,進而延展為科學探究精神。
2.科學探究思想品質的養成
傳統的教學重教輕學,重權威輕自主,學生在學習中因為習慣于長期以來的抄寫記的方式,變得順從和依賴,思維出現了惰性。學生的學習缺乏自主性,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久而久之,教師以此為自然,學生以此為習慣。學生在長期的化學學習中,還形成了知識是老師傳授的,探究是科學家的行為等錯誤觀念。
作為化學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善于提出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比如在講到鹽類的水解時,引導學生理解鹽類水解的實質——弱酸根離子或者弱堿陽離子結合了水電離的H-或OH+,促進了水的電離時,可以采用如下過程:
教師:(先讓學生觀察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顏色)將紫色石蕊分別滴加到兩種溶液中,觀察顏色的變化。
學生:裝CH3COOH溶液的呈現紅色,裝CH3COONa溶液呈現藍色。
教師:這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CH3COOH溶液顯酸性,CH3COONa顯堿性。
鹽類既然不能電離出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其水溶液為什么顯酸堿性?
教師通過演示水解原理的動畫,解釋了當離子結合了水電離出來的溶液會出現濃度大于,自然而然地讓學生理解了水解的原理。這就能夠較好地啟發學生思維。學生一旦感知到他從未見到或意想不到的化學現象時,一般都會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希望尋求原因,形成探究行為的意向,當學生產生探究欲望又不知如何操作的時候要及時地引導,培養學生習慣性的思維模式,讓他們從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的實驗和學習、觀察,探究出其中蘊含的道理。
3.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實驗探究能力是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習得的。實驗探究過程包括:提出問題,大膽猜想,實驗設計,收集處理數據,過程反思。作為教師,首先要啟發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大膽猜想可能出現的結論。其次是點撥啟發,引導學生的思路。教師此時的課堂主導表現在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引導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從而引導學生實驗探究。例如在學習“鈉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創設以下實驗情景:在每組同學的實驗桌提供金屬鈉、水、酚酞、小刀、濾紙、燒杯、鑷子等物品,指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完完整整地描述出相應的實驗現象,并通過探究對每一實驗現象的原因予以解釋。
4.將探究延伸到課外活動
正如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就是教育”?;瘜W探究能力不是靠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就能解決的,化學探究能力得聯系生活,生活中的現象,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源泉,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觀察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可以從教學與學生實際出發,結合課堂,教師可利用靈活的形式開展課外探究活動。
在課外與化學探究活動相關的素材十分廣泛,可以是社會熱點問題,例如:酸雨的形成、河水污染的防止與治理、大氣污染等。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例如:加碘鹽的檢測、裝修中的污染、水果電池等,也可以是化學科技發展的熱點問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當學生選取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之后,就會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中去,設計探究方案,通過廣泛搜集資料,實施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并形成結論,然后通過板報、交流會等形式把研究成果進行交流。
總之,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新理念下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是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因此,在新課標下,要多方設計,在尊重學生,關注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化學 化學1 第5版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3]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化學 化學2 第4版 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4] 王祖浩,吳星.化學新課程中的科學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 付子榮.如何教會學生學習[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