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淑英

黑木耳,又名黑菜,桑耳、本菌、樹雞、木蛾、木茸,因形似耳,加之其顏色黑褐色而得名,黑木耳為木耳科植物,其性平味甘,入胃、大腸經。具有滋補、潤燥、養血益胃、活血止血、潤肺、潤腸的作用。
現在歐洲已經不吃阿司匹林了,吃什么?吃黑木耳,黑木耳有兩個作用,其中一個是使血不粘稠。
1983年的一天,美國醫師明尼蘇達在給一位美籍華人看病時發現:這位病人怎么幾天沒見血脂竟然降了這么多?明尼蘇達醫師就問病人:“你怎么搞的,是不是藥吃多了?”病人說“我肯定藥沒多吃。”醫生又問:“那就奇怪了,那你最近吃過什么嗎?”病人說:“我前天到過加拿大中國城。吃了一頓中國飯,木須肉,肉片,雞蛋,還有黑木耳。”美國醫生一想,肉片沒用,雞蛋更沒用。恐怕是你們中國人愛吃的那種很怪的東西。不信你再去一趟試試看,病人再去一次,果然見效了,美國醫師研究發現,黑木耳具有顯著的抗凝作用。它能阻止血液中的膽固醇在血管上沉積和凝結。常吃黑木耳可預防冠心病的發生,這件事傳開后,黑木耳身價倍增,成為風靡全世界的食物。
黑木耳,因其生長在朽木上。形似人的耳朵,色黑,故名黑木耳。
早在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在尋覓食物充饑果腹的過程中,就認識到黑木耳的食用價值,對其藥用價值的認識最晚也在漢代之前。我國現有最早的藥學專著、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就已記載了木耳能“益氣不饑,輕身強志”。據史料記載,黑木耳是上古時代帝王獨享之佳品。
黑木耳風味獨特,營養極為豐富,是味補而不膩的強壯滋補品,也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A、B、B2、PP等以及鈣、磷、鐵、鉀、煙酸、磷脂、植物固醇。黑木耳蛋白質中富含19種氨基酸,而且有的氨基酸如賴氨酸、色氨酸是不少食用作物中所缺少的。所以對人體十分有益,黑木耳含蛋白質10.6毫克,相當于肉類、超過米、面和蔬菜。鈣是1785毫克,是肉類的30~70倍;構成人體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鐵185毫克,是肉類的100倍,特別是維生素B2每百克含0.55毫克。也超過米面。
黑木耳因其蛋白質含量豐富,特別適合高血壓、高血脂的人群。因為他們不能吃大葷大油的動物食品。多吃黑木耳則可補充其蛋白質的供給不足,所以黑木耳被營養學家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黑木耳現已是黑色食品中的“佼佼者”。
近30年來,全球范圍的冠心病發病率在逐年增高,嚴重的威脅著人類生命與健康。
科學家用黑木耳喂食小白鼠,發現它確實能夠降低小白鼠的血脂。北京心肺中心通過研究證實,如果每人每天食用10~15克黑木耳,即有明顯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膽固醇的作用。黑木耳所具有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與每天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功效相當。近年來的科學家研究進一步證實,由于黑木耳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凝作用。可以減少血液凝塊,防止血栓的形成,對延緩中年人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十分有益,而且對其他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動脈硬化癥等也是具有較好的防治和保健作用。
木耳具有清理人體垃圾的作用,木耳中含有的膠質,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人體中把殘留在消化道系統中的灰塵、雜質吸附集中起來,然后排出體外,從而起到清胃滌腸的作用。它對膽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等內源性異物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是因所含發酵和植物堿、多種礦物質,能對各種結石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剝脫、分化、侵蝕結石、使結石縮小,并排出。
黑木耳是所有覃類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每100克黑木耳含鐵185毫克,它比綠葉蔬菜中含鐵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倍,比動物性食品中含鐵量最高的豬肝還高出約7倍,是各種葷素食品中含鐵量最多的。鐵是造血原料,經常食用黑木耳,能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并可防治缺鐵性貧血。
黑木耳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一種植物膠原,這兩種物質能夠促進胃腸道蠕動和腸道脂肪食物的排泄,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從而防止肥胖;同時,由于這兩種能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有利于體內大便中有毒物質的及時清除和排出,從而起到預防直腸癌及其它消化系統癌癥的作用,黑木耳含有“多糖類”物質對人體的腫瘤有化解作用,并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抑制了癌細胞的蔓延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