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呂松華
摘 要: 會計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本文根據中職會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的經濟形勢,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方法,本著教育創新的理念,闡述了幾點思考。
關鍵詞: 中職會計教育;教育改革;案例教學
一、引言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肩負著培養初、中級專業技術人才的教學任務,目前,這類學校大都為社會培養各行業的初級、中級專業技術人才,主要有財會專業人員,醫務護理人員,旅游服務人員,電腦設計,操作人員,貿易物流人員,等等。辦經濟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我國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之后,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步伐加快。因此,會計行業所面臨的環境也更加多變和復雜,這對會計從業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新變化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后,事實上,作為應對這場經濟領域變革的重要部分――會計教育卻明顯滯后,培養能適應社會各級企業、部門所需要的多層次、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習中,會計已經成為熱門學科,本文主要針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現階段的形勢、存在的問題、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的方法進行論述。
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會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眾多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都設置了會計的相關專業,然而,各個學校在建設本校的會計專業和課程體系時,不顧各自所面向的行業特點,忙于跟風,以致專業無明顯特色,最終導致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就業市場會計就業人員相對飽和,而一些公司和用人單位卻出現人才相對匱乏的尷尬局面。
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會計教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通過分析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會計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可以看到,會計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都是由自身定位不準、自我創新不足造成的。因此,會計教育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打破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思路,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教育創新的基本理念。
1.認清形勢,明確教育的目標。
作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會計教育,必須深刻理解企業對多層次人才的需求,明確自身在整個會計教育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堅持以培養能從事企業或事業單位具體會計實務的會計從業人員作為主要的教育目標。
會計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按照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的需求設置專業,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因此,學校必須結合自身實際和行業屬性,篩選出人才市場上適合于該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用人單位,進行詳細的調研,做好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根據企業的需求和學校教育的目標,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和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培養目標的建立應當以企業的需求為基礎,以學校教育的目標為導向,注重二者之間的有機結合,以便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建立課程體系時,應以培養目標作為指導原則,并注重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
2.革新教學手法和手段,注重教育創新。
傳統的課堂教學手法和手段,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會計教育信息量大,知識點多,會計知識更新快,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必須大力引入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方法具有適應現代會計教育的突出特點。
(1)明確的目的性。通過一個或幾個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完整而又嚴密的邏輯思維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素質。
(2)客觀真實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實的,不加入編寫者的評論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實性決定了案例教學的真實性,學生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出自己的結論。
(3)較強的綜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較之一般的舉例內涵豐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決過程也較為復雜。學生不僅應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應具有審時度勢、權衡應變、果斷決策之能。案例教學的實施,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靈活的技巧來處理。
綜上所述,案例教學方法可以把龐大繁雜的會計知識和會計實務等有機地結合起來,方便地融入會計制度,從而將硬生生的條條框框生動地組織起來,能有效地加強各種課程之間必要的聯系,有利于在課堂中,融入會計制度的新變化和會計理論的新發展;同時,便于學生系統地學習會計理論、會計實務等相關知識,加深對各種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
案例教學方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運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與討論能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活生生的會計實務,直面復雜多變的工作情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案例總結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案例的理解和對所運用理論的反思。
3.確立市場導向,理論聯系實際。
學校培養的是人才,而人才的舞臺來自實踐。因此,市場的需求應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會計教育的唯一導向,為實現這一目的,就必須在充分分析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優化課程體系設置,并將會計教育的相關內容進一步細分為:會計專業課程、會計基礎課程、會計專業相關課程和一般課程。
建立學校與企業的橫向聯系,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會計教育與其他高層次的會計教育相比,與生產實際的聯系更為直接,因此也就更為密切,這一方面要求課程設置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加大案例教學的力度,同時又要求會計師資水平的提高和優化。
將企事業單位或會計師事務所等有關單位的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同時又具有較高理論水平的人以多種方式靈活地引入到師資隊伍中來。
為使學校教師自身水平提高,應建立多種形式的進修培訓體制,鼓勵他們到相應企業的有關崗位實習或見習。
參考文獻:
[1]吳運霞,陳文壽,徐光友.我國高等會計教育創新研究.統計教育,2003,(3).
[2]王曉禮.知識經濟時代會計教育創新淺談.稅收科技,2003.11.
課題成果:
“系2017——2018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研究課題《創新“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的探索》(課題編號:171006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