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瑞雄



摘要:本文基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一大方向,從知識性、操作性、安全性、啟發性角度對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的插圖進行比較深入細致的研究,以期更好的發揮教科書中插圖的功能,為新課改的教材改革盡一份綿薄之力。
關鍵詞:基礎教育 教材改革 化學教材 插圖
新版的人教版九年級化學課本中插圖生動形象且富有啟發性,對學生學習化學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中一些插圖仍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將圍繞插圖,從知識性、操作性、安全性、啟發性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見。
1.知識性
在九年級上冊19頁“圖1-27液體的量取”中,圖示的100ml的量筒最低刻度是從0開始的。我們知道量筒是沒有0刻度線的,一般起始刻度為總容積的十分之一。所以按照一般規則,圖示的量筒的起始刻度應由10ml開始。而這種錯誤的圖示在學生對量筒的構造及使用上進行學習時,容易產生誤導,造成其認知的錯誤,且這種錯誤的圖示,不利于教師教學的展開。
2.操作性
鐵架臺在使用時應當注意,鐵夾所夾的方向應與鐵架臺底座相同以防使重心超出底座之外,造成裝置翻倒。[1]以下兩幅圖片均為九年級上冊中的插圖,圖2-15中鐵架臺的使用規范,整個裝置重心平穩,而圖6-7中鐵夾所夾的方向與鐵架臺底座并不相同,這就使得裝置的重心落在了鐵架臺的側面,在實驗時更容易側翻,存在安全隱患,而且會讓學生養成不好的搭建裝置的習慣。建議統一使用圖2-15中鐵架臺的搭建方法。
3.安全性
圖10-9是試驗物質導電性的實驗,書上并未直接說明操作步驟,只是提出了“分別試驗鹽酸、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鈣溶液、蒸餾水和乙醇的導電性”[2]的要求。經過分析,該實驗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高電壓(22OV)操作有安全隱患。導線裸露,接頭處暴露,極易觸電傷亡。
(2)實驗操作繁瑣,測試不同物質的導電性時,需要先關閉電源,再更換藥品,才又能接通電源,觀察現象。
建議:采用學生電源(低壓直流)。
4.啟發性
“水的電解實驗”是現行九年級化學教材中的一實驗,見上圖。在教材中沒有明確的說明電解水實驗所需的條件及要點。
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凸顯創新性:
1.電解質的添加
眾所周知,水是極弱的電解質,向純水中通電不會有明顯的電解現象產生。因此需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鈉溶液、碳酸鈉溶液等。
2.電極材料的選用
教材中沒清晰的說明采用何種材料做電極,而部分電極在電解過程中會發生副反應,影響實驗結果,故而在電解時最好選用惰性電極,如可以選用鉑作電極。此時大家可能會想到石墨,石墨做電極確實有它許多優點,但在本實驗中,石墨疏松多孔,容易吸附電解時產生的氣體,造成實驗結果的偏差,所以建議在水的電解實驗中一般不采用石墨做為電解水的電極材料。此外,電極之間的距離不要太遠,以1cm左右為宜。
電源的選用:本實驗宜采用低壓學生直流電源。
由于筆者水平有限,所提供的建議僅供參考,希望能對喚起更多的老師對教材中插圖的重視和對教材內容的關注,更好的達到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為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殿武,尹愛梅.對《化學》課本中一些插圖的商榷[J].化學教育,2000,(2):36.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