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雨生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充分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必要手段,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能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否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課文有機結合,使學生真正走進課本,體悟課文帶來的情感上的震撼和陶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小學語文教學單一的講讀完全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相悖了。那么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每位小學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就要做到: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在語文課堂上要營造一種氛圍,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自主的探究問題的機會,使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識。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發現新問題,同時能開闊學生思路,增強學生心理上的愉悅感和自信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落花生》時,我采用啟發談話方法,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同學們,你們吃過花生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寫花生的課文。”接著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落花生”就是我們平時常見常吃的花生,可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課前同學們都查閱了資料,誰來談一談?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氛圍中回答了教師的問題。接著過渡:“課文圍繞花生講了一些什么事呢?同學們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營造一個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夠使學生身心愉悅,思維就能敏捷,也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營造課堂氛圍方法有:
(1)利用多媒體播放和本節課有關的視頻資料營造輕松愉快氛圍;
(2)通過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營造輕松愉快氛圍;
(3)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激發學生探究意識,學生就容易發現問題并自主地解決問題。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會在教師幽默詼諧的語言中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一種教學藝術,運用好了能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二、合作學習,整體提高
《新課標》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中學習了山東廊坊中學的方法,把學生合理分成若干個小組。
我首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性別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成績好、中、差的搭配。每個小組成員在課堂上輪流發言,雖然是集體智慧,但是每個學生都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每個小組都能在課堂提出很多問題并開展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對學生在認識問題時角度的有所不同,意見不統一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引導,讓組內成員充分發表意見,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通過有意義的協商和共享,相互補充,并不斷從別人的發言中受到啟發,形成統一的認識,從而更加豐富和全面地理解課文。
三、教師設計的問題要體現本節課的重點
在一個教育刊物里我看到這樣一句話:“要重視整體感悟,不要把課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領子,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語文教學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為綱領,做到綱舉而目張。”在十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了語文教學要抓住主要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學《最佳路徑》一文時,我提出一個主要問題:“迪尼斯樂園世界最佳路徑設計獎應該發給誰?請說明理由。”學生要想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必須仔細通讀全篇,整體把握,才能把課文內容變成自己的理解。語文課堂要想提高效率,問題必須少而精,學生獨立思維的時間才會多,課堂所學的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學節奏也會簡潔、順暢。
四、課堂評價要切合實際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語文課堂教學上評價學生的語文學習必須全面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
(一)對學生評價不能一概而論
分層次、多角度評價,就能激勵更多的學生。多元智力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里沒有所謂的“差生”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運用這樣的評價手段評價學生,就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自信心,使他們發展自己長處,逐步摒棄自己的弱點。
(二)評價不要刻薄或是敷衍
評價的語言很重要,俗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幽默風趣的評價不僅會給課堂帶來輕松的氣氛,同時也能使學生領略語言藝術,讓學生在輕松的語文課堂上快樂成長。
五、根據學生年齡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智力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未見過的新事物尤為感興趣,對感興趣的事情就會主動探究,也會發揮他們的想象力,進而發展了他們的智力。所以在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我用畫簡筆畫、自制教具或是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他們的興趣。在教《彩色的翅膀》一課時,我先配朗誦,之后用圖片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使學生展開想象,在意境中體會到文章的美。再根據學生喜歡畫畫的特點,我放《隱形的翅膀》音樂讓學生作畫,并讓他們介紹自己的畫。這樣學生就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課本的意境之中,既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課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活動方式組織開展,才能行之有效。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充分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必要手段,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能否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能否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課文有機結合,使學生真正走進課本,體悟課文帶來的情感上的震撼和陶冶。